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張先〔宋代〕
……
欽差宦官艾東手捧著白覆呈送上來的戰利品清單,喜不自勝。他眯著眼睛,一條一條核對。
宦官艾東心想:“這趟差事來對了。不但令白復悔罪認錯、自汙名節,還撈了無數的金銀財寶,於公於私,都是收穫頗豐。
只要再找出尹鳳藍的下落,就可以回長安跟皇后娘娘和太子交差了。”
監軍使兼內左常侍邢延恩看出了艾東的心思,攛掇艾東道:“小艾子,這就滿足啦?你有沒有想過,一旦你回到長安,不過就是個內侍府的小黃門,每天在宮裡看娘娘和其他妃嬪的臉色。
莫不如留在江淮,當個監軍使,不僅可以榮華富貴,更可像封疆大吏一般,權傾一方。
就拿雜家來說吧,雜家和李輔國都是同階的內侍監。他雖說在內侍府可以作威作福,但見了皇親貴胄、世家權臣,一樣得點頭哈腰、陪著笑臉。
外放做監軍則不然,想當年邊令誠在安西做監軍,吃香的喝辣的,在西域呼風喚雨、隻手遮天。
夫蒙靈察、高仙芝、封常清哪個不是赫赫名將,那也得看邊令誠的臉色。
當年,安祿山大軍進兵潼關。朝廷需要高仙芝和封常清領兵平叛,他二人仗著這一點,桀驁不馴,多次拒絕監門將軍邊令誠相求的事宜。
邊令誠被高仙芝惹惱後,以剋扣賞賜和軍糧的罪名,在潼關守軍面前,將高仙芝、封常清斬首示眾,威懾三軍!
這是何等的威風!
如今陛下體弱多病,太子儲君之位岌岌可危,未來誰坐龍椅,還不一定。奪嫡之戰,異常血腥,稍有差池,站錯了隊,就會身首異處。
咱們做奴才的,都是靠主子賞飯吃。一旦登基的是個新主子,跟咱們毫無淵源,咱們很快就會被棄到飛龍廊,變成打掃馬廄的僕役。
不如外放做個封疆大吏,不參與奪嫡宮鬥,隨時可以改換門庭。
如今天下大亂,帝王對手握兵權的將領都不放心,擔心他們驕兵悍將,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只有從宮裡出來的人,上無靠山,下無兒女,才令主子們放心。
屆時,即使坐在龍椅上的另有他人,也不會輕易換掉咱們。
說到腦子活泛,要學學左監門衛將軍魚朝恩。鄴城之戰,他給自己討了個‘觀軍容宣慰黜陟使’的差事,統帥二十萬步騎,節制朔方郭子儀、河東李光弼、關內王思禮等九大節度使,何其威風?!
鄴城戰敗,黑鍋歸郭子儀背了。倘若贏了,這蓋世軍功,還不是他魚朝恩的?!
什麼是聰明人?這就是聰明人!
照我看,知內侍省事李輔國離陛下太近,恩寵太深,幫著陛下辦了不少缺德事。一旦新君繼位,他難逃一死,遲早都會身首異處。
所以,雜家勸你早做打算,逼走白復,趁機將江淮軍權拿在手中,找個聽話的節度使做傀儡……”
邢延恩循循善誘,言之鑿鑿,宦官艾東深以為然。兩人勾肩搭背,商量下一步的計策。
……
很快,白復接到聖旨,詔令他即刻回京述職。在他回京期間,軍中大事由欽差宦官艾東代為定奪。
臨走之時,白復召集心腹將領密議。
白復對眾將道:“我走之後,艾東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刁難大家,諸位一定要忍住。天大的事也不可莽撞,一切拖到我回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