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遊。
青苔寺裡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尹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潤州》杜牧(唐)
……
就在唐軍跟叛軍水師在瓜洲決戰前夜,倭國的水師沿著長江水道逆流而上,秘密下錨在潤州(今江蘇鎮江)下游的水道,距離瓜洲僅有數個時辰的船程。
山本高野的策略很清晰,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他要在唐軍盡遣主力與叛軍決戰的時刻,從唐軍水師的背後殺出,與劉展一起,前後夾擊白復。
翌日清晨,天剛矇矇亮,唐軍主力悉數出營的訊息傳來,一切跡象顯示,唐軍水師將於今日上午發動決戰。
山本高野大喜過望,下令全軍起錨,朔江而上,全速進攻唐軍水師大營。
命令剛剛下達,傳令兵跌跌撞撞跑入山本高野的船艙,道:“將軍,不好了,咱們的大部分戰船都擱淺了!”
山本高野趕忙跑出船艙,來到甲板眺望。
此時,江面上的大霧剛剛散去,四周的江面上若隱若現出現了無數個沙洲。
倭國戰船落錨的水域,昨晚露出水面的僅有幾個小沙洲。一夜之間,江水大範圍褪去,露出一大片江灘。退潮後,這幾個小沙洲竟然連成一大片長形沙洲,將倭國水師的戰船圈在其中。
倭國大部分戰船陷落在沙洲上,如同擱淺的鯨魚,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脫困,重回大海。
山本高野臉色蒼白,這次孤軍深入的危險,不幸被小野一郎言中。
山本高野下令,全船戒備,熬到傍晚漲潮時,撤出這片水域。
此時,山本高野再也顧不上鷸蚌相爭之事了,只希望劉展能將唐軍主力牽制在瓜洲,自己好落荒而逃。
可是,山本高野哪知,這一切從頭到尾都在唐軍謀劃之中。
白復之所以遲遲不發動對叛軍的總攻,就是在等倭國水師進入這片沙洲。
……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王忠嗣將軍告訴白復,一名優秀的將領,一定要學會利用地形。一個絕殺之地,勝過十萬雄兵。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
這片沙洲叫揚中島,由於有大量河豚出沒,所以也被當地漁民稱為河豚島。
這片沙洲的上游——揚州江都三江營口乃是淮河入長江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劇增,導致泥沙下移,長江河床快速淤積,新沙洲突漲,加速揚中洲地的成陸程序。
這片沙洲平日隱沒在水下,到了隆冬枯水季時,就會在某個時刻,浮出水面,連線成片。
白覆在當地百姓的帶領下,對此地多次考察,最終選定在此獵殺倭國水師。
白復有“三峽魚怪”贈送的海螺和“水妖”江鯊兒,不用東南風也能發動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