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節選自《戲為六絕句》杜甫
……
北衙禁軍派左羽林軍神箭手梁崇義出戰。
安定烏氏(今甘肅PL市涇川縣)人梁崇義不僅箭術精湛,更是力大無窮。考武舉時,梁崇義當著考官的面,用手把鐵鉤拉直,再把它捲回原狀,一舉成名。
梁崇義性情沉默,不多說話,昂然來到殿前,向肅宗行過軍禮後,立在場地中央。
李像與梁崇義相互行禮。
依宮廷規矩,除殿前值守的禁衛軍外,文武百官都不準攜帶兵器進殿,故兩人須等待侍從送來兵器。
殿內眾人竊竊私語,猜測誰勝誰負。
藤原莉香眉梢一挑,對白復挑釁道:“白將軍,如果我等下挑戰你,你敢不敢迎戰?”
白復心念一動,正要說話,殿中監朗聲道:“兵器到!”
大殿再度肅靜下來。兩名衛士分別將兵刃送給李像與梁崇義。萬眾期待下,李唐皇室傳統的“廷比”終於開始。
李像與梁崇義接過兵器,同時向肅宗致敬,然後左右分開。
李像左手握鞘平舉前方,把長劍從鞘內拔出,“鏘啷”一聲,先聲奪人。
李像兩足微分,挺拔如松,登時惹得一陣喝彩聲,更添其威風。
李像的佩劍名為“酒歌行”,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意,據傳是曹操晚年的愛劍。
劍身修長兼富彈性,隱現淬火時的黑色暗紋。若遇雨雪天氣,揮劍時氣勢滂沱,有以劍當槍的驚人威力。
長劍一經出鞘,劍身在大殿通明的燈火映照下,寒芒爍動流轉,仿似具有靈性的異物神器。
不愧是皇族子弟所用的佩劍,眾人紛紛稱讚好劍。
梁崇義的兵刃是一對熟銅四稜金裝鐧,長四尺,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運用自如,殺傷力驚人,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敵將活活砸死。
梁崇義膚色古銅,眼窩深陷,眉稜骨突出,整個人像鐵鑄似的。手持長鐧,拉開架勢,立現不動如山,淵亭嶽峙的氣勢。
眾人暗贊,好一員虎將。
殿內眾人,從大唐皇帝到朝臣賓客,無不感到那種高手對戰前,千鈞一髮的緊迫形勢,人人摒止呼吸,凝神觀看。
“叮!”李像以指尖彈在劍鋒處,發出龍吟般的鳴響,凝而不散。接著腰脊一挺,整個人像突然長高了般,變出睥睨天下的氣概。
這一變化來得突然,出人意料。梁崇義首當其衝,生出感應,只覺對方強大無匹的氣勢呼嘯而來,若再不出手,會立即被逼到下風。
梁崇義大喝一聲,雙鐧龍捲風般往李像旋轉過去。左手鐧護住面門,右手鐧挽個順勢大平花,橫斬李像項頸。
哪知李像身在半空,劍鋒直刺梁崇義右腕,正所謂“善攻者攻敵之必守”,雖在空中,這一劍又準又快,霎時間攻守易勢。
梁崇義急忙縮手,鐧鋒掠下,挽個逆花,直刺李像左足。李像左足虛晃一腳,右足直踢梁崇義右腕。梁崇義旋身急避。
梁崇義素來自負,兩招使後,竟被逼退兩步,凝視對方,又驚又怒。
李像再次出劍,劍鋒直戳梁崇義右頰。
梁崇義苦練鐧法數十餘年,心鐧合一,招式根深蒂固。敵劍刺到此處,梁崇義本能左鐧迴轉護身,右鐧平指橫劃,兩刃作風雷交匯之相。
李像聲如奔雷,喝道:“還不束手就擒!”
說罷,長劍高挑,當頭劈下。
梁崇義回鐧橫掠,身隨鐧轉,左手鐧壓住右手鐧,試圖橫架格擋。
李像突然變向,化劈為挑,從雙鐧的縫隙中加速直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