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護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護佛 (2 / 2)

數日後朝會,眾朝臣對擴大稅源之事,依然議論紛紛,爭論不休。

朝會上,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射裴冕的開源節流方案引起了軒然大波。

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護佛

射裴冕先不談財稅收入,而是一唱一和談起佛教的危害:“自於九州山原,兩京城闕,僧徒日廣,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遺君親於師資之際,違配偶於戒律之間。壞法害人,無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飢者;一婦不蠶,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蠶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晉、宋、齊、梁,物力凋瘵,風俗澆詐,莫不由是而致也……”

接下來,兩人奏請的財稅方案石破天驚,竟是要關閉佛寺、遣散僧侶!

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射裴冕上奏道:“臣請管理僧道的祠部進行了一次調查,查出天下共有寺廟四千六百座,僧舍(蘭若四萬處,和尚、尼姑共二十六萬零五百人。也就是說,我大唐百姓中,每一千個人中就有一名僧侶。

為大唐社稷,臣請下旨滅佛!”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譁然,朝堂頓時炸了鍋。

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射裴冕不理會眾臣驚駭之情,繼續奏道:“臣具體方案如下:在每一個較大的州郡僅保留一座精美的寺廟。如其餘寺廟供有先皇、先賢的塑像,可以移入到這座保留的寺廟內。至於較小的州郡,則不需保留佛寺。

長安和洛陽可各保留十座寺廟,每座寺廟保留十位僧侶。長安萬年縣保留慈恩寺和薦福寺,長安縣保留西明寺和莊嚴寺。

除了朝廷允許保留的幾十所寺廟之外,其餘的寺廟都予以譭棄,僧尼全部還俗。

此外,大唐境內的大秦景教(基督教和波斯的祅教,有三千多名僧人傳教。臣等建議,這兩個教派也不保留,三千僧人一併還俗。”

眾朝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眾人皆知滅佛的真正理由:擴大朝廷的財稅收入。

大唐遍佈天下的佛寺,造成了太多的資源損耗:

一是佛寺的人口。每個寺廟都充斥著年輕力壯的和尚,但他們不僅不勞動,還不納稅和服勞役,朝廷早就想打他們的主意。

二是佛寺的土地。根據魏晉以來的傳統,佛寺的土地都是免稅的。當朝廷的徵稅過於嚴苛時,百姓甚至把土地先送給寺廟,再變成寺廟土地的租戶,得到的收入反而比擁有土地更划算。但朝廷卻因此少了許多財稅收入。

三是佛寺的銅像。由於朝廷壟斷經營鑄幣,既缺乏銅也缺乏錢,而佛寺裡有大量的銅像可以用來鑄錢。

在玄宗一朝,朝廷就已經考慮過限制寺廟的做法。比如,和尚也要服兵役、徭役,寺院土地也要納稅,而寺院必須用土、石、木頭來做塑像,只准在佛像的紐扣、飾物上用一點銅來裝飾。

但這些方法受到了民間太多的抵制,無法推行。

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射裴冕的滅佛方案徹底解決了問題。根據兩人的推算,一旦採取此方案,朝廷將獲得不菲的收入,足以應付平叛的軍費開銷:二十六萬僧尼還俗,變成了兩稅戶;同時,佛寺僱傭的十五萬奴婢也變成了兩稅戶;另外,朝廷新增土地數千萬頃,都是最優質的土地。

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射裴冕奏罷,肅宗臉色極其難看。

肅宗篤信佛法,靈武登基後,為了平定戰亂,肅宗多次設下祭壇,祭拜佛祖。

至德二載(757年,唐軍收復兩京,肅宗回到長安,談及國事,常把退敵之功歸之於佛祖的庇佑。

肅宗何嘗不知關閉佛寺對於朝廷財稅的好處,但此方案與肅宗個人的信仰背道而馳,萬難答應。

鄭、裴二人分別出自滎陽鄭氏、聞喜裴氏這兩個世家大族,兩人的奏請自然代表這兩個世家大族的意見。

既不能公開出言痛斥,更不能恩准其奏請。肅宗頭痛不已。

正在此時,白復挺身而出,手持笏板,朗聲奏道:“陛下,臣以為關閉佛寺、遣散僧侶之事不妥!”(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護佛

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進行檢視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護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