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蔣捷(宋)
……
與歷代帝王視工匠之術為“奇技淫巧”不同,白復認為匠技之術事關大唐國力,不啻於農耕、鹽鐵、貿易等。
白復把匠師們上升到大唐士子的高度,重視、尊敬。
在白復的運作下,馬待封剛一抵達長安,就接到聖旨,賜封為從四品下的少府少監;馬待封舉薦的另一位能工巧匠——崔邑令李勁被賜封為從五品上的兵部郎中;
馬待封門下弟子,依據能力大小被賜封為從六品上的兵部員外郎、一等流外官兵部令史、二等流外官兵部書令史等職務。
雖然不少朝廷重臣對此嗤之以鼻,但由於白復一不擴充兵權,二不插手財權,與朝廷重臣並無直接利害衝突。所以,百官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樂得看白復笑話。就連以往最愛生事的御史臺,也偃旗息鼓,沒有彈劾的奏章。
……
正所謂求賢若渴,千金買骨。
白復對工匠們的尊重,讓一大批流落在民間的能工巧匠千里跋涉、奔赴長安,紛紛要求加入兵部,投奔在白復麾下。
一位名叫韓志的木凋工匠,他不僅能製作木鸞、木鶴、木鴉、木鵲,還能給鳥身裝上機黃,使其啄食鳴叫,和真實的飛禽沒有什麼兩樣。
更令人叫絕的是,按動鳥腹中的機關後,這些鳥兒能夠凌空振翅飛翔,飛行高度可達一百多尺,飛行距離一二百步。
《劍來》
韓志凋刻製作的木貓,甚至可以捕捉到鳥雀和老鼠,這樣的神技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武曌一朝,將作大匠楊務廉的後裔楊索也來應聘。楊務廉死後,楊氏家道中落,楊索只能靠家傳手藝謀生。
楊索賺取的第一桶金是化緣木偶:他製造出了一個真人大小的木偶,把木偶扮成僧人模樣,剃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光頭,穿著緇衣芒鞋,手捧化緣缽。僧人木偶能自行沿街化緣,還會向佈施的施主鞠躬行禮。
這新鮮的僧人木偶惹得長安百姓爭相觀看,並向化緣缽裡投錢、看木偶表演。
木偶僧人使得楊索日進數千錢,賺得盆滿缽滿,重振家業。
今日的楊索不缺錢,缺的是能夠被朝廷認同,加官進爵,光耀門楣。
……
在大舉招募能工巧匠的同時,白覆命熊八斗、黃震等人暗中核查這批工匠的身份,防止敵國密諜、暗探混入軍械監。
審查合格後,白復根據其能力大小,授予這批能工巧匠官職,編入鎧甲署、弓弩署等署坊。
……
馬待封、李勁、韓志和楊索等人幹勁十足,很快投入到武器研發當中。
然而,他們交出的答卷卻令白復不甚滿意。做出的武器樣機皆不滿足實戰的要求,沒有透過兵部的測試。
眾匠師灰心喪氣,頗為沮喪。食不知味,夜不安寢。白復看在眼裡,計上心來。
這日一早,白復帶著子車裂來到兵部軍械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