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葡萄酒密封在橡木桶中,從高昌運抵長安,分裝後儲藏在酒窖中,恆溫恆溼儲存。
侍女小心翼翼將葡萄酒倒入夜光杯。倒完酒後,侍女將葡萄酒瓶放入冰桶裡冰鎮。
此時,長安暑氣已濃,冰鎮過的葡萄酒入口清冽,香氣在口中慢慢綻放,更加濃郁芬芳。
侍女端上八碟八碗精緻點心後,李俅讓侍女們都退下。
李俅對白複道:“復兄,我先乾為敬,感謝你給我安排了這麼好一個差事。”
白復端起酒杯,一仰脖,一飲而盡。
李俅笑道:“復兄,你這是牛嚼牡丹、暴殄天物啊。美酒如同美女,不能唐突,要慢慢品,才有味道。”
說罷,李俅輕輕晃動夜光杯,殷紅的酒液在夜光杯中搖曳,熠熠生輝,散發出淡淡的花果香。
李俅眯著眼,把鼻端貼近杯口,輕嗅散發出來的香氣。然後,將葡萄酒慢慢飲入,但不急著喝下,而是用口腔包裹住酒水,用舌尖體會酒液的香氣,再開啟喉腔,讓酒水如溪流,流經舌根,再從喉頭緩緩滑落……
李俅難掩陶醉的神情,道:“不愧是長安有數的美酒,入口醇厚,果香飽滿,回甘和澀度平衡的剛剛好。多一分則濃,少一分則淡……”
白復一臉懵圈地望著李俅,不太能體會這份享受。
李俅親自給白復斟滿酒,看著風塵僕僕的白復,笑道:“復兄,你的赫赫戰功我都聽說了。
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怪不得父王當年對你另眼相看。
不過,要我說,操那份閒心幹嘛?
上有天子,下有百官,你和青鸞妹妹早日完婚,做個東床駙馬不好嗎?你軍功越大,大明宮裡的人越不放心。
郭令公忠心耿耿、寬厚仁義,也因功高蓋主,被削了兵權,賦閒在家。你還看不明白嗎?”
白復雖不贊成李俅遯世無悶的態度,但也承認李俅言之有理,對朝堂人心洞若觀火。
李俅敬了白復第二杯,道:“復兄,我之所以特別感謝你,不僅是你讓我賺的盤滿缽滿,恢復了慶王府昔日的體面。更因為這些買賣,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哦,說來聽聽。”白復見李俅開啟話匣子,不動聲色地引導著。
李俅放下酒杯,嘆道:“復兄,咱們也算是患難與共,可以交心的朋友。實不相瞞,因為生父太子瑛蒙冤而死的緣故,我們幾兄弟一生耿耿於懷,不能釋懷。
要論血統,我們比李俶那小子要純正的多。若不是生父蒙難,今天東宮之位……”說到這裡,李俅及時剎住了口,端起酒杯,將杯中酒灌入喉中。
------題外話------
註釋:
1、《江南逢李龜年》此詩,杜甫作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本書為了刻畫岐王家道中落,讓此詩早誕生了數年。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寧王李成器
李憲,本名李成器,為唐睿宗李旦的長子。少年時才氣過人。成年後,精通音樂,尤其對西域龜茲樂章有獨到的見解。
景雲元年(710年),李成器被晉封為宋王。同月,李旦再次登基,李成器獲授左衛大將軍之職。當時將要立皇位繼承人,因李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唐玄宗)又有討平韋氏的大功,故久久不能定。李成器辭讓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節就以嫡長子為先,國難之時就應歸於有功的。若處理不當,就海內失望,這不是國家吉祥事。臣斗膽以死請求不要立我為儲君。”李成器成天涕泣堅決辭讓,言語很懇切。當時,諸王和公卿也說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適合做儲君。李旦很讚賞李成器的心意,就同意了。
開元二十九年(742年),李憲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李隆基知死訊,號啕痛哭,下詔追諡李憲為讓皇帝。
李憲出殯時,正下大雨,李隆基派慶王李琮下泥中步送十數里,給他墓命名為惠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