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
大戰之後,論功行賞。前軍主將李嗣業被推為首功,前鋒白復和左廂兵馬使僕固懷恩被記為次功。廣平王李俶當年和白復曾有一段恩怨,猛然見到白復,不由一愣。
但此時李俶已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未來的皇儲,早已學會了喜怒不形於色。李俶很快就調整過來,臉上堆起笑容,與李嗣業、白復等人親切地推杯換盞。
……
挾香積寺大勝之餘威,唐軍很快克復京城!
至德二載九月二十八日,唐軍前鋒部隊進入長安,光復京師。自去年六月二十三日燕將孫孝哲入踞長安,迄今共一年四個月。
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李俶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向長安城開拔。郭子儀將李嗣業和白復一左一右帶在身旁,緊隨在廣平王李俶的馬後。讓這兩位英雄,身披錦衣,接受長安百姓的歡呼喝彩。
長安百姓出城十里,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男女老幼,夾道歡迎,歡呼雀躍,競相奔走,喜極而泣。
對他們而言,這一年四個月乃是生命中的至暗時刻,如同待宰的羔羊,不知何時就會死在燕兵的屠刀之下。
燕軍姦淫擄掠,燒殺屠戮,無惡不做。長安百姓每一個人都在生命線上掙扎,都在苦苦煎熬。無論士庶貴賤,所有人都祈望王師北定,天下太平,昔日大唐,繁華再現。
如今劫後餘生,恍如南柯一夢。官道上哭聲一片,淚如雨下。
面對夾道歡迎的百姓,廣平王李俶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長安收復了,兌現諾言的時刻也到了。
當初,肅宗急於收復長安,在向回紇借兵時,曾鄭重作出承諾:“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可是,如何兌現諾言?把長安子民象豬崽一樣出賣給回紇嗎?那大唐朝廷和暴虐的燕軍有何兩樣?自己如何能下得了手?!”
面對百姓們歡呼雀躍的笑臉,廣平王李俶如芒刺在背。
“一旦兌現承諾,長安百姓必遭搶掠屠殺。浩劫之後,天下百姓還會尊奉李氏為大唐正統嗎?倘若父皇百年,自己登基,他們還能忘卻今日之恥,擁戴自己為大唐天子嗎?
可若違背諾言,背信棄義,就會結怨於回紇。如今東都未定,偽燕未滅,豈能再樹強敵?”
想到這些,廣平王李俶只覺一陣眩暈,差點從馬上栽下。
怕什麼就來什麼!
當大軍走到明德門前,回紇王子葉護看見巍峨壯觀的長安城樓,肅然起敬,更想起了自己來長安的使命。他面帶微笑,策馬來到廣平王李俶面前,婉轉地要求李俶兌現肅宗的承諾。
郭子儀等人皆知肅宗的承諾,只是沒想到王子葉護不懂規矩,竟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談起條件。眾將只覺尷尬,頓感棘手。
就在眾將手足無措之時,忽聽一人對王子葉護道:“敢問殿下,母羊懷著小羊,即將待產時,是殺掉母羊划算,還是讓母羊生下羊羔划算?”
王子葉護一愣,抬頭望去,發問的竟是前鋒將軍白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