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其二》杜甫
……
白復加入陌刀軍後,幾次訓練就掌握了使用陌刀的技巧。同時,也發現了陌刀軍技戰術中的問題。
現有的陌刀刀法有三十六路,對於用刀高手來說,此刀法大開大闔,威猛無比。
可用於步兵臨戰殺敵,尤其是剛進入軍隊計程車兵來說,這套刀法則顯得過於繁雜。
白復冥思苦想三日,將三十六路刀法簡化為七式。
這七式刀法是白復根據鷹隼撲兔、蜥蜴捕蟲一擊必中的絕殺所創。用於將士衝鋒陷陣、格鬥搏殺時一招制敵。
改進後的七式刀法,每一式都化繁為簡,減至極簡,所以速度更快。追求在敵人武器刺入自己身體之前,將對手格殺,一擊斃命。
白覆在睢陽大小數百戰中,深刻領悟到戰場殺敵和江湖搏鬥的不同。
血戰殺場,核心要義在於:用最小的代價、最少的體能、最短的時間,重傷甚至擊斃敵人。
其一,在重重包圍中,想要不受傷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受的傷不能太重,要儘可能用輕傷換對手的重傷、甚至性命。
其二,一場鏖戰耗時甚長,尤其是大兵團的陣地戰。所以,戰場殺敵要儘可所節省體力。在士兵體能儲備一定的情況下,要儘可能減少一招一式的體能消耗。
簡化刀法,就是減少不必要的格鬥動作。這一點,是白復觀察動物、昆蟲捕食後,獲得的啟發。
若己方士兵,擁有勝過敵方的持久耐力,就能在戰事膠著的狀態下,頂得住,不崩潰。
有時候,輸贏就是一口氣,勝負就是一瞬間。誰挺過來了,誰就贏了。誰潰敗了,誰就會象羊群一樣被屠殺。
……
陌刀刀法初創後,白覆沒有聲張,他找到李嗣業和段秀實,請兩人派給自己十二名陌刀手,最普通的那種就行。
兩人雖不知白復要做什麼,但白復剛才睢陽之戰回來,此舉定有深意。
李嗣業按白復要求,調撥了十二名陌刀手,聽候白復指令。
……
半個月後,白復再次找到李嗣業和段秀實,將這七式刀法逐一演示。
李嗣業在陌刀上下過十數年苦功,一見白復施展,便知其中真妙。
白復演示完畢,兩人大喜。
李嗣業嘆道:“陌刀刀法乃李衛公所創,出自其武功‘血戰十式’。後又經過裴行儼和蘇定方兩位將軍的改良,層層增加,演化成今日三十六路刀法。
我也曾有化繁為簡的想法,但苦於創不出更好的刀法,所以一直將這三十六路刀法沿用至今。”
復兄弟不愧是不世出的武學奇才,這七式刀法極簡至純,將陌刀的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段秀實看完,頗有疑惑,問道:復兄弟,你這七式刀法,只攻不守、侵略如火,確實威猛無比。可是士兵們沒有你的絕世功夫,不可能像你一樣,以攻代守,壓制住對手。
如果讓士兵按此刀法操練,只改不守,風險會不會太大?
白復笑道:“不是不守,而是換一種方式守。”
段秀實道:“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