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憶秦娥·簫聲咽》李白
……
回到軍營後,白復調撥了一大批糧食,派人送到山坳。由幾位族長分發給附近一帶的村落。
十數日後,數千名精壯男丁分批來到安西北庭軍營,報名參軍。接下來的幾日,募兵處人來人往,接踵摩肩,絡繹不絕。
募兵的旅帥大喜過望,募兵數年來,頭一次見到這麼多適齡兵源。
兵源招滿好後,募兵校尉問白復是否繼續擴招。
白復搖搖頭,道:“咱們不能超編,否則必有御史彈劾。一旦朝廷怪罪下來,不僅我們要受到處罰,還會連累光弼將軍。”
募兵校尉惋惜道:“這次報名來從軍的,都是健碩的壯士。絕大多數人還有武功基礎,都是難得的好兵胚子。一旦錯過,下次不知是否還有這樣的機會。”
白復心念一動,當天夜裡,白復把呼延鐵衣、唐夔和嶽虎竹叫入帳中。
白復先解釋了一下朝廷編制之事,然後對嶽虎竹道:“募兵校尉說得也有道理。倘若錯過這批兵源,委實可惜。
思來想去,我想等你們這批新兵訓練結束後,由你帶隊,挑選表現優異計程車兵返回村落,組建一支民團鄉勇,在鄉里直接訓練。
農閒時練兵,農忙時耕作,屯田練兵兩不誤。
我會派一批優秀的教官協助你訓練鄉勇,並配發相應的武器裝備給你們。”
嶽虎竹笑道:“若是這樣,那可太好了,將來若要補充兵源時,他們隨時可以從軍。”
說到這裡,嶽虎竹猶豫了一下,道:“將軍,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白復笑道:“嶽大哥請直言。”
嶽虎竹道:“這兩日,我聽募兵的旅帥說,募兵結束後,會把我們村的子弟打亂,分入不同營中。”
呼延鐵衣道:“是的,軍中招募新兵都是這樣。有何不妥?”
嶽虎竹琢磨了一下措辭,道:“將軍,農家子弟離開鄉土,來到軍中這個陌生的環境,都很緊張。
倘若不混編,把一個村或一個鄉計程車兵編在一個營中,就能最大化地降低這種陌生感……”
“胡鬧!如果是這樣,那練出來的新兵是大唐的軍隊,還是你們村的軍隊?!”不等嶽虎竹講完,呼延鐵衣已經開始吹鬍子瞪眼。
“呼延,你等嶽大哥把話講完。”白復瞪了呼延鐵衣一眼。呼延鐵衣吐了下舌頭,趕忙退後。
嶽虎竹很感謝白復救場,他再次施禮,道:“將軍,一個村計程車兵編在一個營中,還有一個好處。”
“哦?說來聽聽。”白複用眼神鼓勵嶽虎竹說下去。
有了白復的鼓勵,嶽虎竹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朗聲道:“我聽說,唐軍在交戰中,經常因為個別隊伍臨戰脫逃,導致整場戰役的大潰敗。
若是鄉里鄉親編在一個營中,由於都沾親帶故,倘若有人失陷在戰陣中,其餘鄉親定會死戰不退,直到把人救出為止!”
“死戰不退!”
此言一出,白複眼前一亮,掂量著嶽虎竹的建議。
白復心中暗道:“河陽決戰,光弼將軍親自坐鎮。
谷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