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你的海東青,大軍行進,如同在天上長了眼睛。”
鷹眼傲然一笑道:“小白龍,我的青兒,保證不辱使命!”
……
白復厲兵秣馬,準備開春的軍事行動。
此前,白複利用徐太傅的影響,從弘文館裡禮聘了一批年青的飽學之士,作為軍中司馬,參贊軍機之餘,教授眾將讀書習字。
這日,有一位飽學之士岑長河建議將複雜的軍規軍紀改為軍中歌謠,用歌謠吟唱,便於記憶。
此言一出,眾將譁然。
唐軍確實有軍歌,都是“壯哉大唐,百戰黃沙”之類,雄赳赳征伐四夷的歌曲,哪有人敢將嚴謹肅殺的軍規改成歌謠。
白復大感興趣,命岑長河譜曲,在大帳中吟唱。
岑長河乃是邊塞詩人岑參的族人,歌賦乃是一絕。他早有腹稿,一撩衣袍,長身而起,肅然吟唱:“
一漏軍事者,斬;漏洩軍中陰謀及告事者,皆死。
一背軍走者,斬;在道及營臨陣同。
一不戰而降敵者,斬;背順歸逆同。
一與敵人私交通者,斬;籍沒其家言語書疏同。
一臨難不相救者,斬;為敵所急不相救者同。
一以強凌弱,樗蒲忿爭,酗酒喧競,惡罵無禮,於理不順者,斬;因公宴集醉者,不坐。
一破敵先擄掠者,斬;入敵境亦同。
一侵欺百姓奸居人子女及將婦人入營者,斬;恐傷人軍中,慎子女氣。”
……
冗長繁瑣的軍紀軍規,被岑長河改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既便於吟唱,又便於記憶。
不少將領深以為然,撫須點頭。
優美的旋律縈繞白復心頭。白復浮想聯翩,心道:“唐軍士兵以前都是不識字的農夫,繁雜的軍規對他們來說,確實難以逐條銘記。
有了這些歌謠,不但利於記憶,更利於傳頌。
戰亂年月,無論唐軍叛軍,在百姓眼裡皆如虎狼。
剿滅叛軍,憑武力或許可以。若想平天下,讓四方狼煙終熄,必須要贏得各地士紳百姓的信賴擁護。
唯有這樣,唐軍才能象河北義軍一樣,一呼百應。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應讓百姓知道,我軍軍規軍紀,監督將士言行,若有將士擾民,可依此要求懲辦元兇。
這一點,或許會束縛將士手腳,甚至犧牲幾員猛將。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朝廷糧餉缺乏之時,繼續從地方士紳百姓手中得到補給,與叛軍長期對峙。
賞必行,罰必信,唯有這樣,這支安西北庭軍才能成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身先士卒,披堅執銳,臨難不顧,無堅不摧,令天下鐵騎聞風喪膽、抱頭鼠竄!”
一曲唱罷,大帳內掌聲雷動。
白復環視眾將,笑道:“看來不用我說,大家已經有了答案!”
白復將令箭交給岑長河,鄭重道:“從今日起,請先生大展拳腳,為我安西北庭軍開創先河!”
望著眾虎將炯炯目光,岑長河豪氣頓生。他一躬倒地,朗聲道:“末將定然不負將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