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數百年前峨眉出現過一位異人,此人自幼被峨眉山上的猴群養大,七八歲時,被峨眉長老發現,領入門中,悉心培養。
此人成人後,武功高絕,成為峨眉一代宗師,其所創武功的靈感皆來自於獼猴、長臂猿、金絲猴等猴群,與各家武功路術皆為不同。
陝州鄉勇施展的功夫正是“獻桃筋斗雲”。
川幫弟子中有不少出自峨眉一脈,施展這路功夫時,帶給白復諸多啟發。白復向峨眉緣空師太求來這套功夫的秘籍,將其傳與陝州鄉勇。
陝州鄉勇本身就有易筋經內功的基礎,骨骼筋脈柔韌性都極好,上手相當容易,很快就掌握了這門功夫。
有了迅疾如風的速度,讓陝州鄉勇如虎添翼,彌補了不擅馬戰的致命缺陷。
……
斥候鴿信放出後,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荒原盡頭出現數十個人影。一眨眼的功夫,來到朔方軍的馬前。
這些人沒有騎馬,但賓士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
“金剛”的功夫就足以令朔方軍將士吃驚了,這路人馬的疾馳速度更讓李光弼的親兵大駭。
朔方軍中也有輕功高絕計程車兵,俗稱“飛毛腿”,但數量並不多。主要用在崇山峻嶺作戰,馬匹無法翻山越嶺時,作為傳令兵和斥候,遞送緊急軍情。
沒想到安西北庭行營的駐防地,竟然隨隨便便就有一大撥這樣的人才。
李光弼仔細觀察來人,這群人的腳上踩著一對類似扁擔的高蹺。
花燈、社戲時,百姓所踩的高蹺都是結實的木棍腿,而這類似扁擔的高蹺,是將粗壯的竹子從中間橫截噼開,只取半扇。
除此之外,此扁擔高蹺跟尋常高蹺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尋常高蹺的腿都是筆直的,而此扁擔高蹺是彎曲的,既像一把彎弓,又像一把圓月彎刀。
為首將領英氣勃勃,走到李光弼馬前,施以軍禮,道:“末將風字營神行太保漠孤煙見過大帥。
白將軍已在大營前列隊迎接,大帥請隨我來!”
李光弼點頭,讓漠孤煙跟在身旁,並駕齊驅。
李光弼邊走邊問:“你們腿上綁著的‘高蹺’為何物?”
漠孤煙畢恭畢敬回道:“回稟大帥,我們腿上之物名為‘彎弓竹馬’,乃是蜀漢諸葛丞相發明,記載於《武侯神策》中。”
李光弼道:“哦,你是唐門還是川幫弟子?”
漠孤煙回道:“回稟大帥,在下乃是川幫弟子。”
李光弼道:“使用‘彎弓竹馬’可有講究?”
漠孤煙回道:“‘彎弓竹馬’堅固強韌,極富彈性,但並不好掌握。
使用‘彎弓竹馬’的將士,本身必須是輕功好手,如此方能駕馭。
施展輕功時,有此物輔助,快逾烈馬,能讓速度和耐力提高數倍。尤其適宜長途賓士。
故,白將軍將我們命名為‘神行太保’。”
李光弼問道:“諸葛丞相發明此物,應該是因為蜀漢戰馬貴乏,借用其彌補戰馬之不足。
可如今,我唐軍戰馬充足,為何白將軍還要組建你們這支隊伍?”
漠孤煙回道:“經過實戰考察,‘神行太保’可以長途奔襲。在夜晚發動奇襲時,消無聲息,比駕乘戰馬更加隱蔽便捷。
相州、滑州一帶幾次突襲,都是‘神行太保’率先發動偷襲,令對方斥候防不勝防。”
漠孤煙言之戳戳,令人信服。
李光弼撫髯大笑,對左右親兵道:“就憑‘金剛’和‘神行太保’這兩類戰士,安西北庭行營就足以傲視大唐諸軍了。
不知到了軍營,這白復將軍還有啥寶貝?!
兒郎們,隨本帥一起見識見識!”
說罷,一抽馬鞭,迎著漫天飛雪,向著安西北庭行營的方向疾馳而去。
數百匹戰馬衝開雪霧,呼嘯而去,戰馬鐵蹄在雪地上踏出一片深深的蹄印。
“神行太保”在草上飛馳,速度不啻戰馬,與之並駕齊驅。所過之處,僅有澹澹的痕跡,很快就被風雪無聲無息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