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六百零一章 城池設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零一章 城池設計 (1 / 2)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節選自出自唐代王維的《老將行》

……

偽燕宰相周摯再次集結起軍隊,改攻北城。李光弼立即率主力進入北城。荔非元禮分給白復五百精銳陌刀手,追隨李光弼進入北城。

李光弼登上城樓,眺望燕軍軍陣。

李光弼取出令箭,佈置防禦任務,諸將領命而去。

李光弼讓白復的陌刀軍稍事休息,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諸將。

白復雖然廝殺一場,但絲毫沒有倦意,他趁機仔細觀察起河陽北城的城池結構。

在離恨天時,忠嗣師父曾經以大唐十座雄關為例,詳細講解過城池的構造,其中之一就是河陽三城。

而河陽三城中的北城就是忠嗣師父親自設計。

北城是河陽三城中最堅固的一座城池,所以李光弼將朔方軍主力駐紮在此。

城外,原有一條環繞全城的護城河,河道既深且長,僅在城門處有跨河的吊橋可供通行。

護城河底部安插了竹木籤和鹿角木,倘若摔入河中或嘗試泅水渡河,非死即傷。

但燕軍圍城多日,已將護城河斷流, 並用泥土沙包將其填平。

這道防禦屏障已失。所以,燕軍今日才敢覬覦北城。

大唐州郡的城牆大部分是用夯土築成, 而河陽北城是一座用花崗石和青磚築成的城池。城磚的規格相當統一, 用石灰、糯米漿和桐油混合成的灰漿黏合, 異常堅固。

河陽城郭佔地面積頗大,城池有防禦上的死角。

為了有效監控與防禦敵人攻城, 忠嗣師父設計城池時,於城牆間隔及邊角處,每隔一段距離便築造凸出的角柱狀塔樓——“馬面”。

“馬面”突出牆外的塔身上, 鑿有射擊孔,便於弓弩手於接敵面正向攻擊。

“馬面”上築造名為“戰棚”的臺子,藉此容納更多士兵與守城器具,也能當作烽火臺來用。

北城城牆除外,城牆角落還配置弧形箭塔, 名為“團樓”, 結構與作用都與馬面相似。

在“馬面”和“團樓”的組合下, 整個北城的城牆無一處防禦死角。

北城門外是一座半圓形的甕城, 叛軍若要攻城, 必先突破甕城。但進入甕城後,卡在甕城和城門之間的叛軍就會成為弓弩手最好的箭靶。

即便城門外有甕城這道險關,河陽北城的城門在設計上還是獨具匠心。

北城城門前有一道l形護牆掩蔽原本暴露在外的城門。

忠嗣師父告訴白復, 不要小看這道護牆。

有了這道轉彎的護牆,除了利用入城線路上增加的曲折來篩檢出入者,更透過縮減城門前可供施力的前置空間, 增加防禦效果。

即使敵方衝車等攻城器械闖到門前,也會因空間不足無法展開行動, 限制攻城錘的撞擊力度, 最終鎩羽而歸。

北城的城門是雙扇鐵皮包木門,要破門長驅直入並非易事。

城門洞的走道內有一道溝槽,溝槽內是一塊用巨型條石做成的“千斤閘”,平時以滑車絞盤拉起懸吊。一旦有敵軍攻入, “千斤閘”迅速降落, 切斷退路,伏兵四出,將城內外之敵分隔,分別殲滅。

整座城門和甕城共有十數個藏兵洞, 可容納兩千兵力駐守。

城門內有左右斜坡蹬道,可供騎馬登上城樓。

白復觀察一圈, 不由感嘆,忠嗣師父不愧是文武雙全的一代名將,不僅能征善戰,設計出來的河陽北城也是名不虛傳,難怪被稱為扼守南北交通之第一要津。

白復也終於明白了李光弼寧肯放棄東都洛陽,也要駐守河陽的原因。谷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