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親兵心領神會,趕忙應聲附和。
……
主將被射殺,生死不明。牛廷玠這一支前鋒營再無心戀戰,鳴金收兵,撤出戰陣。
燕軍眾將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唐軍人馬輜重渡過黃河,從容進入河陽。
……
當夜,李光弼率軍抵達河陽,洛陽留守韋陟、河南尹李若幽不懂兵事,退守陝州。
唐軍在河陽的兵力全部集結完畢,共有兩萬步騎,但河陽城內的糧食只能支援十天。
李光弼毫不氣餒,顧不上休息,連夜檢查防禦工事,整飭城牆。
李光弼統兵多年,自有一套防禦城池之法。李光弼逐一下達指令。每一位士卒都有分配的任務。
李光弼治軍甚嚴,對違反軍規計程車兵,沒有不嚴懲的。三軍將士敢不從命,每項任務都按要求如期完成。
……
九月二十七日,史思明趾高氣昂進入洛陽,卻發現洛陽僅是一座空城,堅壁清野,什麼軍輜都沒留下。
史思明與李光弼交手多次,深恐李光弼偷襲其後軍。
史思明思前想後,不敢駐軍洛陽皇城,率大軍撤至白馬寺南駐紮,並在河陽以南興築月城,與李光弼對峙。
冤家路窄。
這兩個積怨甚深的老對手又見面了。
兩軍相持階段,燕軍捷報頻傳,鄭州、滑州等州郡相繼被燕軍攻陷。
朝廷終於坐不住了。
十月四日,肅宗下詔,要御駕親征史思明。朝堂上一陣慌亂,文武官員紛紛上疏勸阻,肅宗方才作罷。
……
史思明來勢洶洶,一心想速戰速決。
李光弼為挫其銳氣,高掛免戰牌,憑藉堅城深壕,堅守不出。
史思明深知燕軍胡騎擅長野戰,不善於攻城。倘若能誘使唐軍出城決戰,自己就勝券在握。
鑑於此,史思明並不急於攻城,而是派人天天到河陽城下罵陣。為此,他精心挑選了一名叫劉龍仙的悍將。
劉龍仙不僅驍勇善戰,而且囂張狂妄,更要命的是此人天生大嗓門,一旦嚷嚷,聲聞數里。
劉龍仙按照史思明的囑咐,每日單人獨騎在河陽城外叫罵。罵人時還擠眉弄眼,煽情表演,把一條腿蹺到馬脖子上,另外那條腿在半空中晃盪,一臉欠抽的表情。
擺明了就是在侮辱唐軍!
城樓上的眾將恨得牙癢癢的,但又不敢違抗將領,只能忍氣吞聲。
這日,劉龍仙罵完唐軍,彷彿還不盡興,又把李光弼的十八代祖宗挨個問候了一遍。
對於劉龍仙潑皮無賴般的挑釁,李光弼視若無睹,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