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辛棄疾
……
清河郡的北庫是由三個營寨構成,呈現品字形分佈。
三個營寨皆在官道的東邊。官道上分別岔出三條路通往營寨大門,營寨門口動火通明,守備森嚴。
除了這條岔路直通寨門,每個營寨四周被一道深兩丈、寬三丈的壕溝包圍,如同護城河一般。
每個營寨都有厚厚的寨牆,牆磚是用磨盤大的石料疊壘,糯米漿和草木灰混合成粘漿,澆築而成,異常堅固。寨牆高達四五丈,上面有馬道、垛口,不亞於一座小型的城樓。
每個營寨除掉運輸物資的民夫,駐紮的叛軍士兵約有千人,其中胡漢步兵八百人,胡人騎兵二百餘人。這兩百胡人鐵騎乃是范陽軍主力,胡漢步兵則由傷殘老兵和訓練剛滿一年計程車卒組成。
按照白復之策,李萼帶領兩千騎兵將北庫方圓十里的道路全部封鎖。
虎兕寨其餘眾將士,將北庫三營團團圍住。
漢人的步兵歷來強於騎兵。攻城作戰,步兵是絕對主力。
范陽軍則因為長期與北方的突厥、契丹、奚族等草原部落作戰,騎兵剽悍,而步兵則相對較弱。守城防禦,主要依靠的反而是步兵。
以彼之長,攻彼之短,虎兕寨人數又佔優,兩相比較,虎兕寨士氣大振,人人熱血沸騰。
按照白復的謀劃,每次進攻,集中優勢兵力,只攻擊一處營寨。
其餘兩營寨,看似以掎角之勢遙相呼應,但由於虎兕寨人數佔優,又多是綠林好漢,在營寨之間設下無數埋伏,叛軍很難有勇氣棄城而出,捨命救援。
兵法雲:“圍師必闕”。
虎兕寨將士從東北南三面寨牆同時猛攻,專門留無人把守的西門給叛軍逃亡。
給叛軍鐵騎留一條退路,從而瓦解叛軍的鬥志。若讓叛軍將士困獸猶鬥,城池反而難破。
但是,白復又沒有完全照搬這條兵法。
斬草必要除根,白復建議單雲橫在官道南北兩頭埋伏數千精銳騎兵和弩箭手,專門對付漏網之魚。
……
單雲橫環顧四周,見士氣高漲,一聲令下,命令眾將士強力進攻囤積糧草的營寨。
百面牛皮大鼓隆隆作響,聲如春雷。
虎兕寨的投石機率先攻擊,磨盤大小的石塊在空中翻滾而來,在重力和速度的加持下,來勢驚人,將叛軍安裝在寨牆上的十數臺投石機輪番砸成一灘散架。
緊接著,百張床弩齊射,配合數千名強弩手,用箭雨壓的寨牆垛口後面的守軍不敢露頭。
虎兕寨將士在震天戰鼓中如潮水般湧上。
工兵部隊將沙袋扔入營寨四周的壕溝,快速將壕溝填滿。前鋒部隊以一百人為一個方隊,配備十架攻城梯,形成十個攻擊點,十個方隊為一組,發起第一輪猛攻。
縱深地帶的方隊也已經排列就緒,準備做第二輪第三輪的持續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