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空惆悵。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葉夢得(宋)
……
郭子儀受過被免,蒙冤而去;李光弼強勢登場,嚴厲治軍。這一來一往,讓朔方軍從上到下,瀰漫著對立排斥的情緒。
不出白復所料,朔方軍心不穩,將士不滿,差點激起了一場譁變。
率先發難的是朔方軍左廂兵馬使張用濟。
張用濟乃是郭子儀非常倚重的將領,為朔方軍立下汗馬功勞:
肅宗至德二載(757年)十月乙丑,郭子儀派遣左兵馬使張用濟、右武鋒使渾釋之率領軍隊攻取河陽及河內。
此戰大捷後,叛軍嚴莊歸降,尹子奇被誅,陳留郡整郡向唐軍投降。
……
鄴城大敗後,朔方軍退守缺門。眾將惶恐,都想放棄洛陽,退到蒲州、陝州去自保。
關鍵時刻,也是都虞候張用濟站出來,立勸郭子儀不能再退,而應前往河陽固守。隨後,親率五千名步兵抵達河陽,擊退叛軍將領周摯,從而力保河陽不失,洛陽一帶沒有陷入叛軍之手。
……
張用濟對郭帥代人受過,含冤免職之事一直耿耿於懷。見李光弼趁夜換防掌印,行事不甚磊落,於是牢騷滿腹。
沒過多久,李光弼傳檄讓他離開駐地河陽,到洛陽晉見。李光弼忽然召見,張用濟自然滿腹狐疑。
張用濟懷疑,李光弼想拿自己開刀,殺雞儆猴,於是決定抗命。
張用濟立即召集眾將,打算組織精銳,突襲洛陽,驅逐李光弼,迎回郭子儀。
張用濟一介武夫,意氣用事,膽大妄為。河陽精銳迅速集結完畢,披甲上馬,整裝待發。
眼看河陽軍譁變在即,朔方都知兵馬使僕固懷恩及時趕來河陽,將張用濟一行強行摁下。
僕固懷恩苦勸:“鄴城兵敗,雖然主責在宦官魚朝恩,但朔方軍率先潰敗也是事實,郭令公確實難辭其咎,所以朝廷才罷其兵權。
今日你若是以下犯上,率兵譁變,就算將李光弼趕出朔方軍,強行迎回郭帥。但此舉以武犯禁,視同謀反!”
右武鋒使康元寶就沒麼客氣了,他指著張用濟鼻子,破口大罵:“你個屠狗之輩,你發動兵變迎請郭令公,朝廷必然懷疑是郭令公在幕後指使。
你這麼幹,等於是逼著朝廷誅殺郭令公九族!試問張君,郭氏滿門何處對不住你,你要借刀殺人,將其置於死地?!”
連累到郭子儀,張用濟終於色變,這才悻悻作罷,下令三軍歸營。
……
白復得知此事後,心道不好。他對唐歡等人嘆道:“張用濟命不久矣。”
唐歡道:“白大哥何出此言?就算張用濟行事莽撞,但畢竟是朔方軍的重要將領,李光弼最多疏遠此人,再慢慢奪其兵權,怎敢在剛來朔方軍,立足未穩之際就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