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將軍,聽本帥一言,從軍可不是條好路。誠如你所言,睢陽之圍,香積寺之戰,你已經證明過你自己了,無須多此一舉咯。軍功不好混,莫耽誤了你的前程。
行軍司馬何在?
即刻草擬一封奏摺,奏報陛下,白將軍投軍心切,一心報國,無奈朔方沒有陌刀軍,只能忍痛割愛……
來呀,護送白將軍出營!”
李光弼大手一揮,不由分說,將白復攆了出去。
……
白復出道後,樹敵雖多,但被人當眾如此羞辱,還是第一次。白復終於色變,拂袖而去。
出營後,白復和唐歡等人匯合,在洛陽城內找到川幫分舵,入住旗下客棧。
到了傍晚,唐門情報送到。
原來,就在白復抵達洛陽的前兩日,肅宗任命李光弼為朔方節度使,將郭子儀朔從洛陽召回長安。
事發突然,郭子儀雖有些詫異,但毫無怨言,磕頭謝恩。接完聖旨後,郭子儀毫不猶豫,行李都不收拾,當天就將虎符交出,跟隨傳旨宦官,一同返京。
離開朔方軍營時,不少朔方將士得知訊息,紛紛趕來,掩面而泣,阻隔道路,將欽差宦官攔下,不讓郭子儀離開。
郭子儀在馬上一抱拳,笑道:“諸位稍安勿躁,我也是剛剛得知此事。
我暫時還不走。要等到與光弼將軍交接完畢後,才會離開。今天出營,只是給欽差大人餞行,不是要走!”
眾將士信以為真,這才讓開了一條道路。
郭子儀揮揮手,打馬揚鞭,一去不返。
……
移交兵權容易,收復朔方將士的軍心可沒那麼容易。
李光弼接到朝廷旨意後,不喜反憂,將自己關在屋內,反覆琢磨接手朔方軍之事:
“郭子儀將軍寬厚仁義,深受朔方將士擁戴。這些年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今受鄴城之敗牽連,被自己取代。郭子儀受此冤屈,朔方將士定然不服。倘若以為有了聖旨就可以收編軍隊,那就太幼稚了。接管之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當須仔細行事。”
為了防範朔方將士設定障礙,阻撓交接,李光弼沒有選擇白天大張旗鼓進入洛陽,而是警惕戒備,帶著五百名河東軍精銳騎兵,於深夜悄悄進駐朔方軍大營,接收兵權。
有驚無險赴任後,李光弼新官上任三把火,剛剛一到任,立刻大刀闊斧整頓軍紀。李光弼手持令箭,發號施令,接連頒佈了一系列嚴厲的軍令。
李光弼軍紀森嚴,朔方將士無人敢抗命不從。
數日之間,朔方軍軍容煥然一新。從將士的精神面貌,到軍營的營地佈局、旗幟標識,事無鉅細,無一不有嚴格規矩。
郭子儀治軍向來以寬仁著稱,而李光弼治軍則以嚴整見長。如此一來,將士們自然是越發懷念郭子儀,也越發排斥李光弼。
……
白復一心報效,卻被李光弼無情驅逐,白復怎麼都咽不下這口氣,一連數日,耿耿於懷。
白複本想一走了之,返回長安,另作他圖。
從唐門情報中得知,朔方軍內部嫌隙漸生。白復有種預感,照此下去,過不了多久,朔方軍必出內亂。於是,留在洛陽,暗中觀察,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