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降唐後,李光弼認為史思明狼子野心,遲早會再次叛亂,不時秘奏肅宗,提醒朝廷警惕。
同時,鑑於烏承恩深得史思明信賴,又對李唐朝廷相對忠誠,李光弼伺機策反了烏承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得到李光弼的支援和肅宗的默許後,烏承恩經常用錢財去招募私人部曲,又屢次化裝成婦女,前往軍營秘密刺探、遊說各將領,蒐集了史思明覆叛的大量證據。
曾經的河南節度使張鎬和現任的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先後上書,認定史思明會再次造反叛唐,不由讓肅宗坐立不安。
尤其是李光弼,跟史思明此前多次交手,對其揣摩通透,所舉例項,無一不切中要害。烏承恩提供的大量情報,樁樁做實,證據確鑿。肅宗不得不承認,張鎬和李光弼的判斷應該是準確的。
於此同時,就在烏承恩刺探情報之時,范陽軍中的一些將領也密報史思明,引起了史思明的懷疑。史思明老謀深算,沒有公開追究此事,而是暗中調查。
史思明故意派烏承恩前往長安覲見肅宗。
肅宗見到烏承恩後,秘密商量了數個時辰,終於批准了李光弼的計劃,決定對史思明動手。
肅宗任命烏承恩為范陽節度副使,許以高官厚祿。同時,賜給阿史那承慶免死鐵券,命其跟烏承恩共同謀害史思明。
京師述職完畢後,肅宗派內侍宦官李思敬跟烏承恩同往范陽,慰問安撫范陽諸軍。
烏承恩到達范陽後,史思明設下一計,將烏承恩安頓在安慶緒在范陽的舊宅。
安慶緒的臥室床榻下有一處暗道,能備不時之需。史思明命兩名心腹親兵藏於床下暗道。雕花大床的四周用帳幔圍起,將暗道巧妙隱蔽,不易被發現。
此時,烏承恩幼子正在范陽為官,史思明便安排烏承恩幼子前往府邸探望烏承恩。史思明佈下天羅地網,靜等烏承恩入斛。
烏承恩果然中計。
午夜時分,烏承恩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悄聲告訴兒子:“吾受命除此逆胡,當以吾為節度使!”(我奉命剷除這個胡人叛徒,陛下將任命我為范陽節度使!)
竊聽完烏承恩父子二人的對話後,兩名親兵從床榻下一躍而起,大聲疾呼。
府邸內瞬間燈火通明,史思明手下將士衝進臥房,將烏承恩父子當場拿下,搜出鐵券及李光弼給烏承恩的密信。
密信寫道:“承慶事成則付鐵券,不然,不可付也。”(阿史那承慶事情成功之後,才可把鐵券給他,不然,不可給他。)
眾將又搜出數百頁厚的名冊,上面逐一寫著當年跟安、史兩人一起造反叛亂的將領姓名。
史思明大怒,斥責道:“我何負於汝而為此!”(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竟這樣!)
烏承恩眼見事發,惶恐不已,認罪伏法,磕頭求饒,泣道:“死罪,此皆李光弼之謀也。”(罪該萬死,這都是李光弼的計謀。)
史思明遂集合范陽軍全體將士、地方官員、士紳和百姓,面向西方,大聲哭嚎,聲嘶力竭:“臣以十三萬眾降朝廷,何負陛下,而欲殺臣!”(我率十三萬大軍歸降大唐,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陛下為什麼定要殺我!)
儀式完畢,史思明當眾把烏承恩父子亂棍打死,受牽連處死的有二百餘人。
烏承恩的族弟烏承玼逃走,得以保住性命。投奔至太原,李光弼上疏推薦封烏承玼為昌化郡王,為石嶺軍軍使。
史思明把欽差宦官李思敬囚禁,將范陽發生之事,一一上表朝廷。
肅宗聞之,再次派遣特使,撫慰史思明,聖諭曰:“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為,殺之甚善。”(這不是朝廷和李光弼的意思,都是烏承恩個人的主意,誅殺他再好不過。)
此時,朝廷三司會審結束,處罰反叛、變節官員的詔書傳到范陽。史思明對范陽諸將道:“陳希烈輩皆朝廷大臣,上皇自棄之幸蜀,今猶不免於死,況吾屬本從安祿山反乎?”(陳希烈那些人都是中央高官,太上皇主動地把他們拋棄,自己先行逃向蜀郡,陳希烈等現在免不了一死!何況我們這些人一開始就跟安祿山叛變!)
范陽眾將領聞之,惴惴不安,肯請史思明上疏朝廷,誅殺李光弼,以安范陽軍心。
史思明允諾,命節度使判官耿仁智、張不矜撰寫奏章,道:“陛下不為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陛下如果不肯為我誅殺李光弼,我當率軍前往太原,親自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