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站在當時的角度看,沒有成為玄宗欽點的武舉,錯過了莫大的機緣。
自己也曾為落選虎賁軍而鬱鬱寡歡,甚至一度認為造成楊亦蟬離開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沒能進入虎賁軍。現在想想,自己對人性太不瞭解,當真可笑至極。
如今,由於永王李璘叛亂,季廣琛所率領的虎賁軍成為朝廷不信任的軍隊。這支昔日的天之驕子軍隊,駐紮在偏安一隅,早沒有往日榮光。
禍兮福兮,上天安排,凡人哪裡看的清。
……
典猛不愧是在義軍中歷練過的,不管是固定靶,還是移動靶,九支箭皆命中紅心。
波斯將軍阿爾伯茲笑笑,命人又給了典猛三支箭,讓其再射一次。
典猛不知波斯將軍阿爾伯茲何意,但還是遵照執行。典猛一夾馬腹,胯下駿馬疾馳而出,眼看第一個箭靶就要進入射程。
典猛屏住呼吸,張弓搭箭……
突然,只聽一聲鳴鏑,十數面鑼鼓突然奏響,典猛胯下駿馬眼睛現出驚恐之色,滴溜溜一聲嘶鳴,急速就閃躲,跑離馬道。
駿馬急閃急停的應激反應,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將馬上彎弓搭箭的典猛慣出,摔下馬來。典猛急中生智,扔下弓箭,在空中連續三個空翻,穩穩地落在地面。
典猛收起驕傲之色,心生愧腆。這要是在衝鋒陷陣之際,這一下就會讓自己陷入重圍,甚至有被千軍萬馬踩踏的風險。
……
一輪騎射比試下來,竇彧和典猛已經是成績最好的弟子了。其餘眾人,武功勝過這兩人的還有不少,但騎射之術皆差強人意。
波斯將軍阿爾伯茲道:“騎射之術,同時考驗戰馬、騎術和射術。
首先,我們先說說馬。未經訓練的馬非常容易受到驚嚇。路邊雜草隨風擺動,或是風吹過來的雜物,都可能導致奔跑中的馬匹出現急閃、急停等應激反應,將騎手摔下馬,危及騎手的安全。
因此,並不是所有馬都可以用來騎的,能騎的馬也不是都能用來騎射的。
一匹合格的戰馬,除了體格必須強壯外,還需要膽大而機警,能克服天生的膽怯弱點。所以,合格的戰馬,應對騎兵手中揮舞的任何武器、戰場廝殺的喧囂環境等諸多外界因素視若無睹,甚至要做到受傷都能繼續堅持戰鬥。
……
再說騎術。
騎馬時,騎手要深坐在馬鞍上,前腳掌要踩在馬鐙上,踩的時候腳尖朝上,腳後跟朝下壓。這樣可以讓騎手的腳不會深入馬鐙之中,一旦摔馬,不容易被馬鐙掛住。
騎兵作戰時,雙手要緊握兵器,因而無法持韁。這時候騎兵只能透過雙腿、腰部動作、口令等等結合,來對戰馬進行掌控。這些全靠平時的訓練。
沒有韁繩,騎兵可以透過口令,透過身體重心左右的變化,指揮馬匹控制方向。騎手可以透過外方腿對馬腹部的擠壓來讓馬轉彎。只有能完美配合騎兵的馬,才是合格的戰馬。
戰鬥時,除了上述動作外,優秀的騎兵還善於調動腰腹的力量,透過馬鞍傳遞給馬背的力,讓戰馬做出加速、前進、轉彎、減速等等各種不同的戰術動作。
馬在快步、跑步和襲步時,軀體還有一個上下的起伏,像波浪一樣,稱之為“浪”。
騎手必須根據馬的不同步伐進行打浪,也叫起坐、壓浪或者推浪的動作。騎手需要感知馬的浪,在浪上升時,身體隨之而起,而浪下落時,隨之而坐。
浪大時,可以打浪;浪小時,可以靠腰部與屁股的力量直接進行壓浪,讓屁股貼著馬鞍與馬一起運動。馬快速奔跑時,後腿會不斷髮力,騎手需要配合馬的發力而往前送腰,然後再收回來,這叫推浪。
總之,無論打浪、壓浪或者推浪,騎手的動作必須始終順著馬的節奏而行。只有這樣,才能人馬合一。”
……
川幫弟子雖然都會騎馬,但經過波斯將軍阿爾伯茲的講解,才知駕馭戰馬竟然有如此多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