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顏泉明將父親顏杲卿當年手下的將領,像常山郡長史袁履謙等人的妻子、兒女,都一一找了回來,共約五十餘家,三百餘人。
顏泉明將這些家眷視為自己親屬,把川幫贈予其的財產和糧食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
此時,堂叔顏真卿在蒲州擔任太守。徵求過眾人意見後,顏泉明帶著這五十餘家前往蒲州,投奔顏真卿。
此時,戰亂剛結束,路上還不太平,時有亂兵、盜賊出沒。
白復跟方曙流商量一番,
方曙流和蘇羽葆先行返回長安,自己則帶著江湖幫派的弟子沿途護送,將這五十餘家護送到蒲州。
有了白復和綠林幫派的保護,一路平安無事。
到了蒲州,顏真卿大喜,將這五十餘家全部收留,供養。
這五十餘家在蒲州住了很久,待時局安定之後,顏真卿隨各人的志願,資助路費盤纏,送他們投奔各地親友。這是後話,這裡按下不表。
……
為感謝白復一路護送之恩,顏真卿設宴款待。
酒過三巡,得知白復也寫的一手好字,顏真卿笑道:“白少俠,不如寫幾筆。老朽在書法一途沉浸多年,略有心得,願與白少俠切磋一二。”
白復大喜。
白復雖在碑林臨帖多年,但一直都是自己琢磨,苦於無名師指點。顏真卿乃當世書法大家,若得其指點,定然收穫匪淺。
白復也不客氣,揮毫潑墨,轉瞬間,數十字的長卷一蹴而就。
白復擱筆再觀,對於這幅酣暢淋漓的字跡,也頗有幾分得意。
白復一路寫,顏真卿一路觀,頻頻點頭。
等到白復書寫完畢,顏真卿笑道:“白少俠,你的筆觸飄逸,風格什多。在年輕一輩中堪稱翹楚。
但我倚老賣老說一句,博採眾家固然絕妙,但也不免駁而不純。你最擅長的到底是那一家筆法?是右軍先生的飄逸靈動,還是虞世南的柔媚風姿?”
這些話將白復問得瞠目結舌,難以做答。他在碑林臨帖數年,近期又得肅宗賞識,恩准進入大明宮,閱便麟德殿和皇室大盈庫中收藏的名家字畫。
面對如此龐雜的絕世精品,白復貪多務得,東摘一鱗,西取半爪,諸般筆觸、技法著實學了不少,卻又均初窺門徑,而沒深入。
白復低頭凝思,覺得顏真卿這幾句話實是當頭棒喝,不僅道出了他書法中的問題,更說中了他武學一途上的弊端:
“自己一生遭際不凡,除青城本門功夫,唐門的、少林的、劍聖裴旻的,劍魔獨孤素的,諸般武功著實學了不少。
這些功夫每一門都精奧無比,即使以畢生精力探究,恐怕亦難望其涯岸。自己雖然博採眾家,將數門功夫練到第一流的境界,但並沒有開宗立派,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老子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一切都空,空到了最後連空也把它空掉,空到一無所有;然後無所不有,一切皆知,一切皆有。
就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如何能夠把自己損之又損,放棄了又放棄,空到了一無所有之處,才能到達無所不知、無所不有的境界!
在情在理,劍魔獨孤素武功最高,自當專研劍魔封印在玄鐵刀中的深奧刀法才是,但想到的少林武功如此玄妙丶劍聖裴旻的七式劍法這等精微,棄之不理,豈非可惜?
而青城派的本門武功與唐門暗器中的諸般功夫,無一不是縱橫天下的功夫,好不容易學到,又怎能棄之如遺?”
白復丟下紙筆,雙手抱頭,苦苦思索,甚是煩惱。
白復辭別眾人,將自己關在屋中,從午夜想到黎明,又從旭日東昇想到日落西山,不飲不食,困了睡,睡了醒,醒了繼續想。
生平所見諸般精妙武功在腦海中激盪,此來彼往,攻防互搏。
想到後來,思緒煩雜,紊不可理,再難支援,腳步紛亂,竟一跤跌在天井,昏厥過去。
顏泉明見白復痴狂瘋顛,滿嘴囈語,著實著急,一直侍奉在旁。此時,見白復突然昏厥,大驚失色,趕忙將顏真卿找來。
顏真卿笑道:“龍虎交匯的緊要關頭,莫去擾其心思。只可惜你才智平庸,難明其中道理。渡過此修,即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