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更堅定了鄭廬的判斷。他環顧四周樓船,大聲道:“真名士自風流!難不成寒門士子只會科舉的刻板文章?”
青鸞公主對白複道:“比就比,怕這個鄭胖子作甚!”
白復淡然一笑,道:“何須跟此等俗人計較。”
青鸞公主噘嘴不依。
青鸞公主有句心裡話不方便講:滎陽鄭氏也好,清河崔氏也罷,自從來了京師,一直死纏著自己,透過與自己交好的小娘,想盡一切辦法接近自己。
父皇想擺脫皇爺爺的老臣干政,於是對這幫世家大族刻意籠絡,不肯讓自己用武力驅逐這幫狂蜂浪蝶。
於是,青鸞公主心生一計,想借今日踏青之際,讓意中人殺殺他們的銳氣。趁機告訴這幫登徒子,自己名花有主,早點死了這條心。
白復見青鸞公主不理自己,氣鼓鼓站在一旁,不禁莞爾,笑道:“好啦,我答應你,群滅他們!”
青鸞公主大喜,從懷中掏出一支玉笛,遞給白復,道:“這是我向父皇求來的,送給你!”
白復接過玉笛,只見笛身皎潔如月,一看就是稀有名貴之物。
白復將玉笛放在嘴旁,試了幾個音,然後傲立船頭,玉笛橫吹,衣袂翻飛,宛如神仙中人。
笛聲一響,春暖花開,微風和煦。
笛聲忽高忽低,迴旋婉轉,低到幾不可聞之際,幾個盤旋之後,更加低沉,幾近嗚咽怨訴,如寒泉澗澀。
笛聲雖細微,但曲江兩岸的每個遊人都清晰可聞。彷彿吹笛之人,化身花瓣大小的精靈,騎在紅蜻蜓身上吹奏,“嗖”一聲從耳畔掠過,餘音繞腦,不絕於耳。
低音中,偶有米粒大小的旋律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如雨打芭蕉。漸漸繁音漸增,如冰雹墜落在漁翁的斗笠、蓑衣。
聲音復有漸熄,然後水聲大作,如鳴泉飛濺,間關花香鳥語,鶴唳蒼松。
聞此笛音,在曲江湖面上翱翔的鷗鷺、鷓鴣,紛紛盤旋而落,或停留在枝頭,或浮游於水上。鳥語與笛音映和,啾鳴爭豔,彼鳴我和。
……
漸漸風聲蕭瑟,春殘花落,百鳥蹤滅。綿綿細雨,若有若無,終於萬籟俱寂。
忽然,一聲霹靂,撥剌聲數作,雲煙速變,風雷恣呼,電掣軒昂,一鼓奔流夔門雄關。
笛聲這一拔高,湖面立現異象。
“嘩啦”一聲水響,三隻丈餘長的黃河大鯉魚從水面躍出,鱗光閃閃,呈品字形排列,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重重地跌落回水面,掀起三朵巨大的水花。
曲江兩岸遊人那聽過如此天籟之笛,正要喝彩,只聽笛音復歸平和,如雲抹林眉,煙藏水口,雨斷山腰,竟是《小雅·鹿鳴》的旋律。
兩岸遊人,只覺故國懷鄉,情感共鳴,不可遏制,不由自主跟隨笛聲,信天放歌。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