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本事詩十首·選二》蘇曼殊(近現代)
……
孫大善人找來一張梯子,靠在房簷上,取出木匠用的墨線筆。然後登上梯子,仔細描畫。大約用了一個時辰,孫大善人才將此斗拱的數百個小部件逐一畫出。
在此期間,土行孫也沒閒著,他掏出一個五節鐵棍,三折兩折組成一根數丈長的鐵矛,每一節都帶著小鏟。土行孫拿著這根矛鏟,在府邸四處走動,時不時將矛鏟插入地面。拔出後,仔細觀察小鏟上土質的成色。
畫完斗拱後,孫大善人仔細觀察正堂的臺基。正堂建在須彌座的臺基之上。臺基分成上下兩朵蓮瓣。向上凸出的蓮瓣為仰蓮,向下凸出的為覆蓮,臺基中段凹入,有如曲線束腰。臺基最下緣如同腳狀,為圭腳。
看完臺基,孫大善人再看正堂門楹之前的抱鼓石。抱鼓石也建在蓮瓣須彌座上,雕刻精美,鼓面正中雕著兩條游龍,邊緣則是一排排鼓釘,有向前滾動之勢。
這時候,土行孫返回,對孫大善人道:“哥,整個院落都勘察過了,土質一致,沒有挖掘地道和密室的痕跡。”
孫大善人道:“地下水源可豐富?”
土行孫點點頭道:“地下數丈處應該有幾條暗河。”
孫大善人走到正堂附近的水井,探頭往裡面望了望,對白複道:“白老弟,你可看出什麼?”
白復點點頭道:“正門、正堂和內堂各有三眼大水井。井口比尋常井口寬三倍,裝水木桶也比尋常木桶大數倍。尋常水井取水都是用轆轤,而這三口井取水都是用磨盤狀的絞盤。
我問過護院的僕從,他們說擔心這三間殿堂起火,為及時撲救,所以水井比一般的水井要建的大些。
叛軍士兵下井看過,沒發現異樣。為確保此處無暗道,我親自潛入井底看過,井壁內側沒有暗道,井水深數丈,連著暗河,確實沒發現什麼端倪。”
當年,白復跟著唐離就是從水井進入劉備墓穴的,所以對水井格外重視。
三人又將府邸重新走了一遍,正門、正堂的水井都沒發現什麼。
到了內堂的水井時,孫大善人留意到絞盤中央和邊緣分別雕著兩條游龍。將絞盤順著轉,裝滿水的木桶晃晃悠悠,被提出水面。此時,絞盤上的圖案組成二龍戲珠的圖案,與正堂藻井上的圖案一致。
孫大善人眼睛眯成一條線,若有所思。
孫大善人將絞盤反著轉,轉到最底時,木桶重新回到井底,絞盤似乎不能再轉動了。孫大善人讓土行孫和白復一起,繼續加力轉動絞盤。此時,絞盤上的兩條游龍變成背對背的兩條龍,造型與內堂屋頂的弓背行龍一模一樣。
只聽‘咔咔’聲響,接著就是流水轟轟的聲音。過了小半個時辰,再往井裡看,井水水位下降,露出了井底。
土行孫道:“哥,你守在上面,我下去看看。”說罷,攀著繩索,進入井內。
過了一炷香時間,土行孫如猿猴般靈活,雙手攀住繩索,幾個起落,躍出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