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長安倦客,二十年、軟紅塵裡。無言獨對,青燈一點,神遊天際。
——節選自《水龍吟·落花飛絮茫茫》文廷式〔近現代〕
……
青鸞公主聽罷,豔羨不已,道:“我要是有門能賺錢的生意就好了。”
白復奇道:“你貴為公主,怎麼還會想著賺錢?”
青鸞公主嘆道:“經過安祿山之叛,皇室貌似風光,實則苦不堪言。很多皇族多年的積蓄在逃難時都來不及帶走,王府被亂民叛軍搶掠一空。郊外的莊園、良田早已荒蕪,顆粒無收。大批佃農逃入深山,不知所蹤……
為了維持以往的體面,還得打腫臉充胖子。皇族花銷又大,實際上早已入不敷出,都在苦苦支撐。
據我所知,不少皇族子弟都在尋覓差事,只是苦於沒有門路。”
青鸞公主這麼一說,白復馬上明白過來。他沉吟片刻,道:“殿下,有個機會就在眼前,若你願意做,倒不失為一個好買賣。”
青鸞公主來了興趣,忙問詳情。
白複道:“我剛才提到飛錢便換’的匯兌方式。各地商賈至長安和洛陽,將錢交給諸軍、諸使或諸道設於東、西兩京的“進奏院”,換取票券。由“進奏院”發給半聯賃證,另半聯賃證寄回各地的相應機構。商人返回本地後,經兩聯核對,驗證相符,便可取款。這些官辦的賃證叫‘飛錢’。
如今,諸軍、諸使或諸道設於長安和洛陽的‘進奏院’皆已荒廢。若你能說服陛下由盛泰魁來獨家經營‘進奏院’,重啟官辦的賃證‘飛錢’,我可向川幫姜幫主建議,讓朝廷成為‘進奏院’的大財東,盛泰魁為二財東,而你為三財東。
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青鸞公主眉開眼笑,與白復擊掌允諾。飯都顧不上吃,匆匆填了兩塊點心,讓侍從帶上滿箱金錠,匆匆趕回宮中。
五日後,兩人再見面時,青鸞公主帶回了肅宗的旨意。
肅宗完全贊同白復的提議,他讓戶部專門成立了一個銀票司,專門負責籌備、管理‘進奏院’。戶部銀票司郎中由白復擔任。
‘進奏院’的主簿由川幫推薦,銀票司遴選。其餘人員,由‘進奏院’主簿選聘。
‘進奏院’的大財東為戶部銀票司,二財東為盛泰魁,三財東為青鸞公主。
‘進奏院’依銀股比例分紅,給戶部銀票司的分紅全部歸於左藏,用於宮廷開支。
川幫姜幫主的鴿信也已抵達巴蜀會館。姜幫主大力支援白復此舉。他授權白復全權處理此事,並將盛泰魁在‘進奏院’的銀股分一半給白復個人。
白復將分給自己的這部分銀股又分出一半,設立成‘頂身股’,作為對主簿和夥計們的獎勵。白複名曰:“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
有了肅宗的聖旨和川幫的支援,‘進奏院’很快籌備成功,投入運營。
此時,戰事初定,中原一帶開始恢復建設,開墾農田,修築城池都需要用錢;城市繁榮,百姓生活安定需要貨物貿易來保障。
於是,大量的錢貨從西域、江南的商賈手中流入‘進奏院’和盛泰魁兩家票號,‘飛錢便換’利潤之高令人眼熱。
‘進奏院’的主簿和夥計們由於有了‘頂身股’,也更加幹勁十足。不到月餘,‘進奏院’便有盈利。
第一筆分紅便皆大歡喜:左藏庫日漸豐盈,肅宗後宮的日常起居很快得到改善。青鸞公主瞬間成為名副其實的闊綽公主。
肅宗對張皇后讚道:“這個白復還真是有些點子。‘進奏院’以前在諸軍、諸使或諸道官府手中,官員辦事冗餘,盈利微薄,朝廷更是分不到幾個錢。
如今將財權拿回到戶部,又讓民間商號運營,高效、厚利,讓原本吃緊的朝廷財政得以緩和。
如今安慶緒的叛軍尚未完全剿滅,軍隊開銷甚大。戶部的錢餉供應軍需尚且吃力,倘若宮廷日常花銷多了,御史們又會參朕一本,煩不勝煩。
這下好了,左藏豐盈,還可以給父皇多劃撥一些,讓他老人家在興慶宮過兩天舒服日子,讓天下知道朕之仁孝。”
張皇后媚眼一轉,道:“陛下,臣妾的孃家如今也破落不堪,能否給我的族兄們也安排些掙錢的差事,讓他們莫要遊手好閒才好。”
肅宗欣然答應。
……
青鸞公主興沖沖找到白復,興奮問道:“接下來,還有什麼賺錢生意可以做?”
白復差點一口熱茶噴在地上,驚道:“怎麼,難不成‘進奏院’的分紅還不夠花?”
青鸞公主扭捏一笑,道:“那倒不是。不過這種無所事事就能掙錢的滋味不太好,沒有成就感。所以,我想親自下場,動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