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斬斷龍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斬斷龍脈 (1 / 2)

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蹟露指爪,殺氣見稜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託。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

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嶽。

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華山歌》劉禹錫

……

到達蒼龍嶺時,已經爬了一個多時辰。山路崎嶇陡峭,白酈二人輕功了得,也走得有些疲憊。

馬幫眾人更是如此,施鉤搭梯才到達此處。眾人癱在地上,大口喘氣。其中幾人,文人打扮,不會武功,最後幾段路,完全是被人揹上來的。

馬幫眾人對為首的文士道:“不危先生,您學富五車,給我們講講華山的典故,讓我們這幫老粗,也長長見識。”

那位高先生見眾人喝彩,也來了興致。稍事休息後,清了清嗓子,搖頭晃腦吊起書本:《書經·禹貢篇》記載,這華山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此後,華山聲名日隆。《舜典》也寫道,‘舜帝八月西巡狩,至於西嶽。’

由於華山太險,我朝以前很少有人登臨。歷代君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西嶽廟中舉行大典。

到了秦昭王時代,秦昭王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從此,華山才被人登頂。

秦始皇首祭華山,漢唐以來,封號遞增,愈演愈烈,漢武帝敕修西嶽廟前身集靈宮;漢成帝巡幸河東,涉西嶽而歸。

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我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士們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

武德二年,高祖大獵於華山;是年,高祖送太宗皇帝東征祭山;上元元年,高宗皇帝較獵於華山下曲武原;天寶九年,朝中群臣請奏封禪西嶽,聖上命人開鑿華山路,設立壇場。咱們今天走的就是這條路。”

眾人聽得高興,一壯漢問道:“不危先生,我聽說皇帝老兒封華山神少昊為金天王,可有此事?”

高先生笑道:“不錯,這正是咱們來此的目的。聖上之所以封華山神少昊為金天王,是因為華山乃是當今聖上的本命山!

說起來,這裡還有一段典故:

玄宗在封禪西嶽時,親自撰寫《華嶽碑》:‘予小子之生也。歲景戌,月仲秋,川少皞之盛德,協太華之本命,故寤寐靈嶽,肸響神交。’

李林甫由此知道華山是玄宗的本命山。

天寶元年入相的左相李適之,也就是貞觀朝廢太子李承乾的孫子。其人性情疏闊率直,但缺乏城府。李適之辦事幹練,精通政務,得到聖上賞識,自然也就被李林甫猜忌。李林甫就決定找機會引導李適之犯錯,設計陷害他。

天寶五年,朝堂上討論國家開支預算議題。李適之憂心忡忡,覺得聖上耗費過大,恐怕國庫左藏難以支撐。下朝路上,李林甫裝作閒談,悄聲告訴他:“我聽說華山富含金礦,如果開採出來,國庫左藏充裕,國家十年開支都不在話下。國庫就不缺錢花了,但是皇上似乎還不知這事!”

李適之暗喜,覺得此事於公於私都大有好處。利慾薰心,竟沒留個心眼:“如此美事,為何李林甫不單獨報告聖上,反要告訴自己?”

幾天後,李適之按捺不住,藉著向玄宗奏事,趁機報告此事。為了向聖上邀功,他隱瞞了訊息來源。

玄宗聽說有大金礦,也甚是興奮,連忙召見李林甫,詢問此事。李林甫並不驚愕,徐徐道來:“臣早知道華山蘊藏金礦,但華山是陛下的本命山,龍脈所在,王氣聚焦,不宜開採,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起。”

玄宗一聽,覺得還是李林甫想得周到,對李適之的考慮不周,大為不滿。很不高興地跟他說:“今後奏事,應當先和李相商議,不能再如此草率。”從此對李適之的印象一落千丈。李適之被李林甫耍了一場,可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