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復把藏書閣三樓的那些古書搬了出來,抹乾淨、曬曬太陽,防止蠹蟲。對照這些古書,編聯竹簡的順序。
《易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素問》、《靈樞》等,這些鴻篇鉅著多次聽弘文館的先生們講解過。先生們引經據典、如數家珍。自己也讀過其中不少篇章。但逐字逐句,從頭到尾校對誦讀,也是平生第一次。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對比當年在青城求學,歷經波折磨難的白復,對這些耳熟能詳的語句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白復摩挲著這些卷宗,心想這些大聖先賢,不知在他們自己的時代裡又有怎樣的命運和人生。
在校對的過程中,白復不時掩卷長嘆,感慨萬千,估計這些大聖先賢的人生也並不怎麼順暢,否則怎會有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這些皇皇鉅著?他們又是在怎樣悲憤的情緒下,揮毫潑墨,成就這心血凝結。x
想到這裡,白復顧影自憐,似乎找到了知己。原來他們同我一樣,皆為天涯淪落人!也罷也罷,既然了無生趣,不如誦讀這些大部頭,這恐怕才是最長情的陪伴。
想通這一點,白復不再借酒消愁,自暴自棄。讀書就成了他唯一的樂趣。每天打掃完藏書閣,他就手捧書卷,蜷在有陽光的地方。身體是慵懶的,向學之心是真誠的。
……
思念如水,點點滴滴。草霜葉露,山泉林溪,匯流成河。大河之水,川流不息。淡水河畔,伊人已逝,背叛之痛猶如決堤洪水,比黃河之水更難疏導。悲傷無法派遣時,整個腹髒如毒藥發作,絞痛難忍。
最痛苦的時候,白復常常夜不能寐、絞索反思、心如刀割。無人訴說時,唯有這些大聖先賢的著述陪伴他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這些書籍有的是講天文地理、有的是談人生哲學、有的闡發病理醫道,每當他沉浸於書中時,他的情緒慢慢得到控制,悲痛得以暫時離開。
此刻,白復終於明白青玄掌門和徐太傅讓自己不要侷限武功心法,而要飽覽群書的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事,武功再高,也無能為力。
說來也怪,這些著述與武功秘籍沒有多少關係,但書卷上的文字似乎能夠引導著白復的內息。從武學的角度來看,其理法與內功心法如出一轍,都崇尚天人合一。人體就是個小宇宙,按照日月星辰的變化、四季更迭的規律來執行內息,有不可思議之奧妙。
有些著述,雖然古樸晦澀,白復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真意,可當凌亂的思緒在心中肆虐奔騰時,這些文字就會突然跳入腦海,平復心緒,約束心猿,駕馭意馬,引領內息在身體內規律的迴圈。
此時,他不再試圖控制這種情緒力量,而讓情緒的洪水在《素問》、《靈樞》等篇章的引領下,在全身奇經八脈中游走,就像洪水被疏導進了天然的河道。
就像黃河衝擊河道,河道越來越寬闊一樣。情緒洪水每一次沖刷河道,他的經絡就拓展擴大一次。以前怎麼努力都無法衝破的一些玄關脈絡,竟然輕易被衝開,從曲骨沿著神闕、巨闕、檀中、璇璣一路向上,貫通整個任督二脈。當執行十二週天后,這股情緒洪水慢慢平息,匯入丹田,又分成涓涓細流散入全身脈絡。就像黃河之水進入河道,又分成無數溪流注入農田。
再睜眼時,天已經大亮。冬日的暖陽透過窗欞射入眼簾,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白復推開窗,眼前現出一個生動的世界。
白復清清楚楚地看見牆頭那一枝臘梅正在緩慢而有節奏地綻放花蕊。他能聽見房簷冰渣融化的細微聲響,感受到一片雪花落入庭院的輕盈柔美……
自打坎鼎奇緣後,白復再一次感受到天地、時令的微妙變化,更對命運有了新的體悟。
悲與喜,都是一場修行。
白復仰天長嘯,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