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曾經翠輦過,浮雲流水竟如何?
香銷南國美人盡,怨入東風芳草多。
殘柳宮前空露葉,夕陽川上浩煙波。
行人遙起廣陵思,古渡月明聞棹歌。
——《經煬帝行宮》劉滄(唐)
……
這一日,是虎賁軍冬狩野練的最後一天。天一放亮,北風呼嘯,鵝毛大雪呼啦啦地飄落下來。
回營路上,漫道雪途,泥濘溼滑。戰馬提不起速度,步履維艱。不少險要地段,比如河道冰面,將士們還得下鐙,牽著戰馬,一步一步涉險跋涉。
漫天飛雪將士兵裹挾,明光鎧外罩著一層厚厚冰雪,冰碴順著衣領皮裘,滑落內襯,溼寒冰冷。
饒是如此,三軍依然士氣高漲,時不時傳來虎賁將士嘹亮渾厚的歌聲。因為這一日,也是冬至佳節前的最後一日。
按大唐習俗,“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朝堂官署休憩,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
按兵部指令,這次野外拉練結束後,虎賁軍全軍休整,將士們可放十五日冬假。每位兵將都有自己的規劃:回鄉探望父母、走親訪友,或圍爐陪伴家人,享受美食美酒,或攜手愛侶,漫步天街、玩雪賞燈……
家,就是冰雪寒天中最溫暖的篝火……
虎賁軍女營回到西內苑時,營內張燈結綵,篝火彤紅。整個虎賁軍營,沒有了往日的肅殺,變成了一片歡樂祥和的海洋……
獅、虎、熊、象……一尊尊巨大的冰雕,矗立在道路兩旁。在火光的輝映下,放出七彩炫目光芒。演武場上,用冰雪雕刻出新娘下轎、新郎迎娶的場面——鑼鼓喧天,禮樂齊鳴,好不熱鬧!
演武場舞臺的中央,一對冰雕璧人,夫妻對拜!
隆冬時節,竟然有鮮花綻放!
這對夫妻的腳下,用牡丹、芍藥花簇堆出了玉人的名字——楊亦蟬!
……
眾女將豔羨打趣,將官們頷笑微笑,而女主楊亦蟬驚愕當場,尷尬羞澀中,期待而緊張。
只聽一聲鷹啼,永王李璘身騎白馬,火狐皮裘,銀鎧銀槍,鮮衣怒馬馳入場中。
永王李璘馬快如電,疾馳到楊亦蟬身旁。不等楊亦蟬回過神,永王李璘從馬上俯身彎腰,蜻蜓點水,一抄手,將楊亦蟬抱上馬背,在眾人的歡呼雀躍中,呼嘯而去。
……
回到永王府邸,僕從服侍妥當後,知趣退下,扣好房門,將兩人單獨留在房中。
楊亦蟬低頭不語。
永王李璘走過去,聲音溫柔:“楊妹,虢國夫人一事,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楊亦蟬將頭撇過一旁,輕哼一聲:“什麼苦衷?不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下身嗎?”
永王李璘長身而起,背朝楊亦蟬,望向窗外雪景。永王身形偉岸,這一背手,說不出的瀟灑!他聲音低沉渾厚,徐徐道來:“人人都希望生在帝王家,卻哪知帝王家的辛酸。
我尚在襁褓之時,母妃就已離世了。父皇忙於國事,一兩年都很難見到。三哥憐我幼年喪母,就將我養在自己宮中。我幼時體弱多病,三哥就整宿將我抱在懷中,哄我入睡。”
說道這裡,永王李璘虎目泛淚:“我和三哥,情同手足,更像父子。三哥宅心仁厚,可自打當上太子,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華髮早生,病衰孱弱,比同齡人蒼老何止十哉。
尤其這兩年,李林甫步步緊逼,風霜劍雨一個勁兒地往太子身上招呼。你師兄救了太子被拐騙的兒女,本來是大功一件。為何反倒被武舉除名,無緣虎賁。就是因為吉溫參了太子一本“勾結江湖勢力,暗藏死士”。這些事都是你親眼所見。
三哥能活到今天,沒重蹈太子瑛的覆轍,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