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射虎得虎歸,官差射虎得虎遲。
獨行以死當虎命,兩人因疑終不定。
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綠苗成道徑。
遠立不敢汙箭鏃,聞死還來分虎肉。
惜留猛虎著深山,射殺恐畏終身閒。
——《射虎行》王建(唐)
……
再說回永王李璘所在的第一軍,獵犬將鳥獸從森林中驅趕出來。
林中先是呼啦啦飛出一群一群的錦雞斑鳩,然後狍子、麂子、獐子從林中竄出。
在獒衛和鷹衛的指揮下,虎賁將士守住防線,將獵物輪番驅趕至永王李璘所在之處。
永王李璘張弓搭箭,手起箭落,一排排鳥獸倒在百步之外。
李璘心滿意足,側臉看向身旁的楊亦蟬。楊亦蟬手忙腳亂,緊張地要命,發箭雖快,但準頭缺失。
李璘笑道;“楊姑娘,莫要慌亂,一箭一箭來,瞄準後再射。”
楊亦蟬聞言,趕忙調整節奏。屏氣凝神,眼神鎖住從遠處奔來的狍子,等到呼吸調勻,氣韻平和之際,一箭射出,正中狍子額頭,一箭斃命。
楊亦蟬收弓,長吁了一口氣。扭頭對永王李璘一笑,笑靨如花。楊亦蟬對永王李璘致謝,道:“平日練得好好的,見了活物還是應接不暇。剛才雖然射中,但引弓時間太長,真要是實戰,可就誤事了。殿下箭法如神,剛才這手連珠箭,不知有何訣竅?”
永王李璘笑道:“楊姑娘基本功紮實,若將引弓姿勢略加調整,連珠箭也不是難事。”
說罷,永王李璘帶著楊亦蟬撤出包圍圈,來到身後臨時營地,指點楊亦蟬騎射的一些細節:箭壺應放在何處、如何快速抽箭引弓,弓不開滿弓,如何一弓射三箭……
見楊亦蟬姿勢不純熟,永王李璘讓楊亦蟬執弓,手把手示範講解射箭手法:“楊姑娘,你看,左手執弓,須令弓臂上梢略彎,左掌心託弓面,食指鉤弓背,正中如鷹嘴,餘三指與大拇指緊執弓弝。這就是前手如推泰山。
右手則專注於弓弦,食指扣拇指,另三指緊執手心,拉弦掠胸。這就是後手如握虎尾。
一拳主定,前後直正。滿開弓,緊放箭。”
……
永王李璘為了教箭,貼的很緊,偶有身體接觸。每次觸碰,楊亦蟬都能感受到李璘胸口健碩的肌肉,她初時心如鹿撞,羞澀尷尬,後來心如迷醉,竟不由自主輕觸蹭磨,恨不得教授的時間再長一些。
楊亦蟬吐氣如蘭,面泛桃韻,也讓見慣女人的永王李璘荷爾蒙加速分泌。
虎賁諸將都忙著獵殺,沒有注意後營的情況。胡珊兒剛才手忙腳亂間,拉斷了弓弦。她不得不撤出包圍圈,回來換一張弓再戰。她遠遠看到這一幕,連忙勒住胯下馬,心念觸動,若有所思。
……
永王李璘和楊亦蟬稍事休息,重回包圍圈。此時,獵犬在森林深處找到了野獸的窩,將狐狸、野豬、豺狼、黑熊等猛獸驅趕出來。
永王李璘愈發神勇,面對野豬、黑熊這類兇悍猛獸,也是毫不手軟,箭如流星,從猛獸咽喉或心臟處射入,常常是一箭斃命。永王李璘大展神威,百步穿楊,引來虎賁諸將陣陣喝彩之聲。
正在這時,只聽林中撼山動地一聲怒吼,山搖地動,百獸奔逃。一隻雄壯碩大的吊睛白額猛虎,猛的竄出森林。離得最近的獒衛,猝不及防,竟被它撲咬在地,發出淒厲慘叫。
圍獵眾人被猛虎突然襲擊,猛然之間慌了神。還未來得及射箭,那吊睛猛虎已又撲倒一個,發勁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