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後》孟郊(唐)
貞觀三年,太宗皇帝下詔曰:“白屋之內,閭閻之人,但有文武才能,灼然可取。”
高宗皇帝顯慶年間,先後詔令五品以上官員及諸州牧守薦舉武勇之才。
則天皇帝長安二年,始創武舉。第一次把武科放在與進士、明經兩科同等的地位。
玄宗皇帝開元年間,始設武學,專門培養軍事人才。開元十九年,朝廷詔令武貢舉人與明經、進士同行鄉飲酒禮。開元二十六年,朝廷詔令由兵部侍郎取代兵部員外郎主持武舉考試。
本朝左武衛大將軍、安北副都護郭子儀將軍就是玄宗皇帝開元初年武舉出身,以“異等”的成績補任左衛長上。
……
按照玄宗此前的聖旨,這次從武林各大門派挑選出來的少年精英將拔擢為武舉,入兵部培養,學習兵書戰策。
武舉中的佼佼者,將直接面聖,由陛下親自考核後,欽點為御林軍禁衛。但因白復的緣故,所有的考核、拔擢程節儀禮都重新擬定。
沒幾日,聖旨到,宣佈新的儀禮:
本次進京的少年精英皆視同會試中舉,拔擢為武進士。再透過殿試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稱為“三甲”。
一甲為前三名,也稱為“鼎甲”,賜武進士及第。頭名是武狀元,授正五品的親勳翊衛羽林郎將,賜勳上騎都尉。第二名是武榜眼,授從五品的上府果毅都尉,賜勳騎都尉。第三名是武探花,授正六品的中府果毅都尉,賜勳驍騎尉。
二甲十名,賜武進士出身,授從六品的親勳翊衛旅帥,賜勳飛騎尉。
二甲以下都屬三甲,賜同武進士出身,授正七品的親勳翊衛隊正,賜勳雲騎尉。
……
本次殿試規格很高,由玄宗皇帝率三省六部重臣,親自主考。
殿試揭曉後,在太和殿唱名,皇城門外掛榜。前三名“鼎甲”入宮面聖謝恩,接受聖上欽點三甲,賜武進士及第,恩賞朝服、頂戴花翎,賜紫金魚袋、黃金明光鎧。然後由金吾衛將士護送三者歸第,光耀恩榮。
翌日,在兵部舉行盛大的“試宴”,全體武進士正式授封、典錄,由兵部授予官職,登記造冊,領取朝服、甲冑、銀兩等。然後,由京兆尹護送,披紅掛綵,跨馬遊街,接受長安百姓祝賀,贊閱,好不熱鬧,好不風光。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
……
白覆沒有勇氣見證這個時刻,再加上亦蟬刻意躲著自己。白復一連數日躲在弘文館,冷水就饃,煎熬數日。這一日,冊封遊行完畢,等到月上林梢時,白複方才鼓足勇氣回到巴蜀會館。
冊封這日,巴蜀少年一大早就入宮,折騰了一天,精力耗散。此刻都累癱了,各自回屋,睡躺在床。這才避免了白復見面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