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以一敵二,與鄭帝王世充、夏王竇建德在東都洛陽大戰,歷時近十個月。前九個月,戰爭慘烈異常,唐軍強攻王世充,然而,洛陽城堅敵頑,久攻難克,陷入對峙。是時,雄霸河北的竇建德又率十萬大軍增援王世充,唐軍局勢驟然兇險。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少林志操、惠錫、曇宗等武僧,因不滿王仁則侵佔少林寺封地,便“率眾以拒偽師”。曇宗等十三武僧夜間攻入鄭兵大營,生擒王仁則,助唐拿下了久攻不克的轘州,戰局由此發生根本轉機。拿下轘州僅十二天,唐軍生俘竇建德、迫降王世充,唐朝統一大業由此奠定。
鑑於少林為秦王統一全國立下的汗馬功勞,李世民登基後對少林武僧大加封賞,十三棍僧俱受封賞,其中曇宗被封為大將軍。此次封賞,刻碑立傳,彰顯四方。十三個僧人的武器——包含著佛祖的慈悲與法力的少林棍,從此名揚天下。
此後歷經戰爭洗禮,少林與大唐皇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此後的歲月中,每逢國家危難之際,少林僧兵應募參戰,大顯身手。
……
玄宗向兩位掌門求教了一個多時辰佛法精義和長生修養之道後,摒棄外人,僅留下高力士一人作陪。
玄宗道:“監天官告知朕,殺、破、狼”三星聚合,未來數年,中原大地必有一場浩劫,大唐危矣!還請兩位大師指點迷津。”
空見大師和素虛道長回應道:“吾等都是林泉之人,不敢妄言朝政。”
玄宗故作不悅,對空見大師道:“出家人不打誑語。你是朕幼時好友,難道朕當了皇帝,反而聽不到你一句真話嗎?”
空見大師斟酌片刻,道:“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精兵盡戍北邊,天下之勢偏重,恐是禍患根源。”
玄宗嘆道:“朕當年之所以如此,是採納李相建議:其一,文臣為將,不敢身先士卒。其二,胡人鞍馬嫻熟,勇猛善戰,更宜馳騁沙場;其三,胡人出身寒微,難與關隴貴族,交結朋黨。這些年來,朕以恩義感召,胡人皆誓為朝廷效死。”
素虛道長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可不防。”
玄宗哈哈大笑:“我大唐疆域,幅員遼闊,外夷來朝,天下歸心。我太宗皇帝被草原各族尊為‘天可汗’,皆因胸懷遼闊,包容四海。
太宗一朝右衛大將軍、畢國公阿史那·社爾,本是突厥都布可汗,忠勇廉慎,諡號為元,陪葬昭陵;鎮軍大將軍、涼國公契苾何力本是鐵勒可汗,沉毅能斷,諡號烈,陪葬昭陵。
本朝突騎施人哥舒翰,仗義重諾;高句麗人高仙芝,驍勇果敢。粟特人安祿山赤膽忠心,這些人皆為歸化胡人,若以蠻夷視之,全用漢人衛疆,豈不寒了天下人之心。”
空見大師和素虛道長對望一眼,不再吭聲。
玄宗見二人表情,微笑道:“兩位大師忠君愛國,朕深感欣慰。大師勿憂。這次讓貴派選拔精英弟子進京,破格拔擢,修習兵法韜略,就是為了培養一批智勇之將。未來他們掌握禁衛軍拱衛京畿,或著進入隴右軍、安西軍、朔方軍等大唐主力軍隊。從此捍衛疆土,保家衛國,成為像衛青、霍去病一樣名垂青史。犯我疆土者,雖遠必誅!
素虛道長道:“陛下雄才大略,深謀遠慮,非吾等所能洞見。貧道就不再多言。眼下還有一事,還請陛下恩准”。
玄宗愉悅,道:“道長不用客氣,請講。”
……
翌日,聖上宣旨,公佈本屆武翰林名單,個別佼佼者將在三日後面聖。這批武林各大門派挑選出來的少年精英皆被拔擢為武翰林,除了一個人——白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