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前一天,大街小巷尤其是學校的前後門,幾乎每個小店甚至路邊推車,都擺滿了蘋果。
這個“傳統”的誕生,仔細想一想其實挺荒誕的。
平安夜本來是舶來品。
而蘋果代表平安又是中文的諧音梗。
二者不土不洋地結合在一起,放在其他東西上面指定是會充滿山寨意味的四不像。
可偏偏拿到節日上說的時候,人們就不會太牴觸了。
追其原因,只能說對喜慶和快樂的嚮往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吧。
隔壁島國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也喜歡將自制的“習俗”和各種西洋節日“縫合”起來。
比較耳熟能詳的一項,就是東洋人過情人節一定要送巧克力,且尤愛手工製作。
除此之外,聖誕節還要吃肯德基,七夕節要在彩紙上寫下願望掛在竹葉上等等...
反正不管形勢如何,這些自制習俗都一定是寄託了某種美好的期望在裡面。
所以下午一放學,好多人飯都不吃,都跑去買蘋果了。
高階一些的會有單獨的紙盒,一層層地包好,品種多為紅富士這樣的,紅亮亮的既充滿喜慶又符合聖誕節的主題色,往往能賣到15到20元一個。
會買這種蘋果的,不是送給比較特定的人,就是兜裡錢太多沒地方花。
而像馬薇薇這種群發AOE的,首先就奔赴水果店或者小推車。
那裡的蘋果會挑出來比較好一點的,用紅色漁網兜兩到三個一起賣,有些會配上便籤紙,寫上祝福語,有的就沒有。
馬薇薇肯定是買沒有的那種,祝福語還得自己親手寫,既好玩又顯得有誠意。
“薇薇,你要買多少啊?”
“先來兩斤吧,你呢?”
“呃...我還是論個吧...3個左右...”
跟馬薇薇一起的陳晨沒有她那麼彪悍,願意送、值得送的也就幾個平時玩得特別好的。
但馬大姐就不一樣了,好歹也是個交際花,憑藉爽直的性格在各班都收穫了大量男生女生的友誼。
她直接去了一家叫做“花果山”的水果店裡,蹲在蘋果攤前一邊數一邊往袋子裡撿。
“前後左右個來一個,然後是班長...”
“方升昨天請吃了肥腸粉,送他兩個吧...”
“佳姐的話...呃...應該不喜歡這種東西,算了吧,反正去年也沒送...”
“四幻神都是大人物,一人一個買三個...”
陳晨中途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