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包裡的東西雖說是又多又雜,但主要還是分為兩類:人用的和船用的。
船用的自然也有些雜亂,各種炮彈雷達什麼的,但人用的是真的雜。
“揹包”裡沒有什麼常見的用品或食物,一眼看上去,所有東西都是軍艦上的東西:艦上醫務室的藥品櫃,各式各樣的海軍軍裝,雙層鐵板床,軍用的被鋪,艦上的小桌子,小椅子,固定在牆上的書架,幾本過期的雜誌,一些軍用望遠鏡,應急手電筒之類的...
全部都是055軍艦上的標準艦載用品配置。
甚至還有幾把自衛用手槍。(055不是登陸艦,不需要多少單兵武器)
而劉豫章要找的東西,也是很特別:
各種各樣的寫著“海軍軍需特種食品試製部”,“水面艦艇機動食品”以及“海軍特供”的大紙箱子,大量的鐵餐盤,鐵筷子,勺子,抽菸機,灶臺,大黑鍋,大鏟勺,等等。
有了這些裝備簡直可以開一個飯店。
以下又是劉豫章腦中回憶,可以跳過
....................................
隨著華夏海軍逐漸走向深藍,遠洋航行已經不再是一件新鮮事。在長時間的海上生活中,保障官兵飲食是維持部隊戰鬥力的基礎,要想吃好就必須保證食材的足量和新鮮。
早期的華夏海軍很少遠航,艦艇儲備蔬菜主副食通常在10天左右。到了1997年,華夏海軍艦艇編隊出訪拉美四國時,各種主副食、新鮮蔬菜、保鮮菜儲備供應量達到創紀錄的45天。但這其中大部分是“保鮮菜”,就是經過清洗、燙漂、速凍等技術加工的“速凍菜”。
經過多年探索,華夏海軍的遠航食品在品種、口感和貯存時間上,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主食類、葷菜類、素菜類、乾菜類、水果類、飲糖類等六大類,數百個品種。如今在艦艇上吃到新鮮的筍乾燒肉、清炒包菜,蒜泥生菜,甚至涮火鍋都不算事。
海軍遠洋護航任務持續長達幾個月,航程上萬海里,如何保障華夏艦隊的補給成為各國軍事界關注的焦點,因為遠洋艦隊的補給保障是一個國家海軍是否成為藍水海軍的基礎。
補給艦暫且不提,水面戰鬥艦艇的食物已經是多種多樣。
海軍開發了120餘種適合艦艇部隊官兵食用的常溫集體食品、速凍集體食品、鮮凍集體食品等新型成品半成品食品,這些食品經過簡單加熱和烹調後就可以食用。
055遠航時的一次普通晚餐,士兵餐廳的飯菜和軍官餐廳是一樣的。六個菜一個湯,雪魚、酸菜、芹菜炒肉、辣椒洋蔥、雞蛋餅、土豆燉牛肉和清燉魚湯,主食是油餅和披薩餅。軍艦上甚至能做豆腐。
巨大的噸位使作戰艦艇的官兵每天六菜一湯,一週7天不重樣。菜譜從“周食譜”改為“日食譜”,使護航官兵吃得更科學、更健康。
055一般普通的早餐,大米粥、豆漿、茶葉蛋、炒圓心菜、饅頭、麵包和炒飯,很豐盛。只由炊事班的三名戰士就完成全艦早餐保障。
.............................................................................
小康生活就是這樣簡單而豐富,比腐朽的資本主義舒服多了。
劉豫章又仔細翻了翻,幾乎都是生的食材,成箱成箱的,沒有什麼能現吃的,艦上不像野戰部隊,可以有單兵的自熱飯菜或罐頭,軍艦隻有少量的應急的壓縮餅乾。
一是因為海上航行時間長,罐頭保質期也相對較少,二是為了節省噸位,畢竟這只是個應急的。
壓縮餅乾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劉豫章只祈禱不要有761,不要有90,不要有18,761壓縮乾糧據說曾經砸倒過一名恐怖分子,其他兩種也是出了名的難吃。
現實沒有打擊她,055艦上的應急乾糧是900壓縮乾糧,七種口味,超多超大。
然而劉豫章自然不會傻到不做任何抵抗就吃方形土塊,能反抗自然是要反抗一下的。
“系統啊,我這些食物怎麼做啊!我快要餓死啦!啊!”她發出了土撥鼠的叫聲。
“自己做,有食譜”系統的話依然是那麼精簡冷淡,當然主要是劉豫章大腦不行,理解有問題。(劉豫章:?!)
她又翻了翻,果然有許多菜譜,川菜湘菜豫菜什麼的都有,但上輩子華夏菜譜裡的“適量”這個量一度讓她想撕書,所以她是不會看的。(做菜比做化學實驗還難,我這輩子都是不可能會做菜的)
就算是能做她也不會看,做飯是不可能做飯的,這輩子都是不可能做飯的,只有靠白嫖才能維持現在的生活的了這樣子.......壓縮餅乾個個又好吃....
劉豫章實在是不想在有飯菜的情況下吃應急口糧,萬一什麼時候就要用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