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路興沖沖跑來。
意興闌珊地回去了。
可能是在農村待久的緣故,曹路見到路上走的母豬,都開始覺得眉清目秀起來。
而就在曹路離開後沒多久,學校裡,張校長對一位穿著運動服,小白鞋的女老師說道:“白老師,不是說開一天會,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女老師皺眉道:“領導說,學校這裡的多媒體裝置不歸他們管,壞了得找售後修。”
張校長冷哼道:
“這群人就喜歡搞政績,當初我都說不用這些裝置,沒幾個人會用,可還是硬塞了過來,現在壞了,想找人修,就開始踢皮球。”
“校長,你這邊有售後電話嗎?”
張校長搖搖頭:“沒有,我覺得還是算了,不用多媒體教書也是一樣的,以前那些不也讀的好好的。”
女老師堅持道:“用多媒體的話,孩子更好理解,還可以看一些影片。”
“好吧,我說不過你。”
女老師接著問道:“校長,剛剛在教室給孩子們上課的那位老師是誰?”
“你說小路啊,他就是我跟你講的那位兼職老師,以前當村官,現在種菜做生意去了,村裡的大棚都是他搞的,我們吃的這些菜,也都是他送的。”
“這樣啊。”
“他沒有把你的教學進度打亂吧,這傢伙書是教的不錯,可就是思維太跳躍了,孩子跟不上。”
“沒有,他講得比我好。”
......
......
時間過的很快。
轉眼就到了十一月,大家都穿起了長袖,早晚冷的時候,可能還要加件外套。
普通村民家的菜地,很多蔬菜都停止生長了,可曹路大棚裡的蔬菜依舊長勢喜人。
此時,曹路那間農家樂的主體已經搭蓋得差不多了,進餐區域和廚房是分開的,另外還搞了三套可供住宿的小木屋。
草坪也已經鋪上,院子的籬笆也圍了起來,還種了不少爬山虎,而農家樂成型後,村民時不時就跑來拍照併發朋友圈。
“新開的農家樂,裝修的不錯吧。”
“以後來我們村,請你們吃竹筒飯。”
“這是我兄弟開的。”
一個個搞的好像農家樂是他開的一樣,不過曹路樂於他們幫自己宣傳。
距離農家樂正式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