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井邊,身上一下感受到了幽深的暗井裡騰昇起一片涼颼颼的寒氣,一恍惚間彷彿是那看不穿的時光一下堆砌眼前,一眼之間就漆黑的井水洞面就象是個照妖鏡,彷彿我若再看第二眼,我這個異時代的人就立刻會原形畢露,我不禁打了個冷戰。真的不敢再看第二眼,再看我真的擔心這口古井彷彿是一個可以穿越的時光隧道,冥冥之中一個能占卜會算的高人正在深幽的井底掐指等著我,趁我一不小心栽進去不知道再給我輸送到哪個朝代,一陣陰風吹上,我竟額頭嚇出一層細汗來,連忙直起,遠離。
朱棣好象看到我的臉色可能有點發白,便道:“玉姑娘,井鹽本來是鹹苦的,所以深深的鹽井裡就有個鹹腥味。”
哦,我趕緊點點頭,那是大海的味道,是我暈海就會產生瞎想嗎?
有一列揹著空桶的壯漢過來又彎腰俯身搖著井邊轆轤汲水,他們擎起吊桶,看來由於沒有現代機器裝置,鹽井汲水全靠人工,我看見他們汲起的水果然極其渾濁,散發出一股鹹腥味,院後有十七八個鹽池子,再背上去傾倒進後面的鹽池裡,遠遠地看到他們把將吊桶裡的水向鹽池中傾去,水瀉成一彎弧線,池內的水漸滿並濺起水花。還有灶丁正在數口大鍋邊煮鹽,草穈編的鍋蓋上白汽雲騰。監工的兵役道那是熬鹽,也叫出鹽,是井鹽熬製的最後一道程式,曬鹽製鹽。還有受天氣影響。每天從早到晚數個鹽工輪流汲汲取滷水,熬鹽毛水的次數要視天氣而定,晴好時一天可曬五六次,陰天可曬二三次,井鹽也出不了多少。我想起後世也是鹽業專賣,不知道這明朝是什麼樣的?
果然朱棣已說道(不知怎的,我心時想的什麼他好象總知道似的):“鹽業由中央政府‘五井鹽課提舉司’統管,,透過鹽課調節地方收入。這處不算什麼,只能算是小作坊。雲南的黑井鹽井才是真正的大鹽井,且在那有設正五品的鹽課提舉司,直隸於省。為了大力開發黑井鹽井,沐王爺還特地請旨父皇,京都從應天府遷來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進行鹽井製鹽。”
冷副帥點點頭道:“是的,玉姑娘,你若什麼時候去那兒就會看到到處是數千塊灌滿滷水的鹽田倚崖而建,到處都泛著青色或微紅色光芒,很是壯觀。井下都是掛著雪白的長長的鹽掛,就象冬日的冰掛。玉姑娘昨日宴上吃的醃蘿蔔條就是用黑井鹽井的桃花鹽醃的。黑井的“桃花鹽”,據說把豆腐摞在一起,頂上放一點“桃花鹽”,只需一夜工夫,就能鹹到最下一塊。各種民間野味都用“桃花鹽”醃製,香氣才濃,味道才好。”
哦!怪不得那平淡無奇的蘿蔔條竟然還能有那樣的美味!真是可以說嘗一根,餘味繞樑三日也不為過。
朱棣回頭對冷副帥道:“雲南的井鹽都是官府販運買賣嗎?”
冷副帥道:“候爺將井鹽開發後,交商包辦。井鹽產鹽遠銷保山、騰衝乃至緬甸等地。鹽商又將外地的土布、茶葉、大米、黃煙等運回販賣。現在雲南很多小鎮也紛紛開有鹽井洞,所產白鹽潔白芳香,除供應周邊縣百姓外,還遠銷四川一帶。”
朱棣點點頭。
我們從這鹽井院走出來,不久又路一座高大的殿堂,誦讀之聲,相聞於耳,但上面卻寫著兩個大字“庠序”,庠序是什麼?我滿臉疑惑,從沒見過這兩個字,幸好我是流浪兒,要不處處都這樣什麼都不認識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心想“這樣的無知的人去撞死好了”。那冷副帥解釋道:“這座雲南府學堂也是候爺後建的,(哦,竟然是學堂)候爺來雲南後,增設府學、州學、縣學達幾十所,在這些學校之下,還有為數眾多的鄉校、家塾、舍館、書會,每里巷須一、二所,擇選民間優秀及土官子弟入學,每個月賜給飲食,每年賜給衣服。他本人也經常讀書,手不釋卷,只要不出徵,閒暇之餘就找儒生講說經史。有時還親自授教孩子們四書,他曾說現在朝廷開了科舉,假如這些孩子中有人能考取功名,一日成為國棟之才,也就能為朝廷出一份力了。
朱棣不禁讚賞道:“你們候爺道智勇過人,宜歷行陣,精知兵法,又悉將士勞苦,深知征伐不易。然而仍深知文事武備,不可偏廢,真是不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