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朝霞似火,一聲銅鑼響,三通鼓畢,八名衙役發一聲喊,魚貫而出,手執紅漆黑頭水火棍,如金剛一般,衙廳兩邊排列。鐵縣令青袍冠帶齊整,踱出內衙,高高坐在公堂正中。朱棣身著御史官服坐於一旁,三保、劉山立於其身後。
衙門內廊廡下早擠滿了看市的百姓。——昨夜縣衙突然連夜收押孫員外,查封孫家莊,訊息不脛而走。地方大紳、均州知府竟也被關押,第二天早晨整個縣城沸騰了,黎明前半個時辰,衙門口大圓鼓連擂三通後,隨之衙門大開,人群蜂湧進入大堂。憤怒的百姓成群結隊擁向衙門吆喝、叫囂,辱罵州衙官吏,鄉紳巨頭,彷彿被壓抑數年的奴役此時猛然尋到了一個發洩口。
鐵縣令神采威儀,“啪”一拍驚堂木,堂下頓時肅靜無譁,廊廡處人頭攢簇,衙門外圍的裡三層外三層,但卻鴉雀無聲。堂下跪滿了夜間緝拿的數犯。
鐵縣令正欲開堂審案,突然衙門外一陣喧譁,只聽得傳令聲、叫罵聲、兵器的撞擊聲響成一片,還有人高聲叫罵:“狗官在哪兒?快滾出來,免你一死!” 上前阻攔的兵衛和著圍觀的人群被推倒,數名舞鞭揮刀的人攪開人群一齊衝進縣衙大堂,竟是一隊軍衛模樣的人,為首的一人健碩英武。我掃了一眼,突然間感覺身影有些眼熟,心裡不禁“格噔”了一下,好象是昨日晌午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搶劫商戶的搶匪裡面的一人?那為首一腳踢開阻攔的衙役,抽出腰間鋼鞭,正待發令,忽見臺階之上鐵縣令青袍錦帶,烏紗皂履,正氣凜然,一隊衙卒捕役,也是一個個拔刀在手,殺氣騰騰。堂上左首沒想到正赦然威嚴坐著一位緋袍玉帶、官威熾烈的欽差御史官吏,官吏左右均有軍官披堅執銳,嚴陣以待。他一時怔住,鐵弦大喝一聲,響若巨雷:“本縣令在此,你等竟然公然咆哮公堂,還不棄戈請降!”
那為首的英武軍衛第一個從驚愕中清醒過來,一怔之下,立刻反應過來,收鞭恭身衝朱棣兩手抱拳,施一戎禮道:“不知道都察御史駕臨,本軍佐實為傳候爺之令,自鐵弦為本縣令幾個月,一直為官不正,,地方治安惡劣,候爺深表憂慮。候爺警告,倘若幾天之內不將民風整肅、法紀嚴飭,萬一地方出現不測,天害災重,聖上震怒,災民可要人頭落地,殃及九族。”
剛才還氣勢洶洶的軍衛們見狀,一個個在身後面面相覷。他抱拳說完,轉身揮刀對身後軍衛喝道:“撤,我們回去覆命!”
眾人剛準備離去,突然廳堂上忽傳出一厲聲斷喝,聲如雷擊:“慢著!你即為軍佐,傳軍候指令,但竟敢公然咆哮公堂,手持鋼鞭,難道你們想公然鞭笞朝庭命官?!這也是軍候的指令?!國家法度,官衙威嚴,豈容你等胡來!來人,給我拿下!” 周圍衙卒一聲嘶吼,持棍上前。
眾軍佐正不知所措,為首軍官聞言,遂棄鞭於地,嘆道:“眾弟兄聽我一言,即然是京都御史大人駕臨,我們切不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號令過後,只聽廳後刀槍鏗鏘,落地有聲,全部束手就擒。
鐵縣令威嚴道:“此等擅闖公堂,須送交軍法司處置,不得抗命!”
下面響起“威—武”,看著這一場囂張軍士被收服,真是大快人心!
上午大堂審訊到很長時間,到晌午時我們在縣衙內吃了點簡單的飯菜,飯後,朱棣我們四人戴著遮陽斗笠策馬向均州馳去,路過縣衙不遠的一土地廟,只見香菸繚繞,廟內可見高約七十厘米的彩色泥塑土地神坐像,還有一些明顯是用刑之各種器械列為廟中,土地神坐像前有各種供品,有衣衫襤褸的百姓牽兒拉女在磕頭祈雨,也有有錢人供的豬頭、全羊。他們的虔誠跪拜只盼望甘霖一場,救起萬物生意,驅趕了癘疫凶煞。廟堂門口有面大鼓,彷彿拂了一層布,我還沒有反應過來,三保道:“那是縣衙設的人皮鼓。”
人皮鼓?我悚然而驚,才想起明太祖對元末貪官汙吏行徑極其痛恨,也深知官吏貪汙橫行對朝廷統治的危害。建立明朝後,為鞏固統治,嚴懲腐敗,他想盡辦法採取各種嚴厲的措施懲治貪汙官員,最殘酷的最著名的最為我們後人所知曉的就是“剝皮”。剝皮之刑極其慘酷。三保道只要官吏貪贓六十兩以上的則梟首示眾、剝皮作鼓以警示後人。所以在各個府、州、縣、衛衙門左邊的土地廟,在明朝時都是行刑剝皮的地方,所以老百姓又稱土地廟為“皮場廟”。
在繁華的均州正街上,繞過高牆,轉折林立的街市,一幢水青雕磚的高大門樓屹立在酷暑烈日之下,巍峨的雕磚門樓莊嚴古樸,飛簷重額,煞是壯觀。高牆亙綿數里聳立圈圍,兩扇大氣磅礴的金漆大門裝飾有雙獅錫環在日光下閃閃發亮,門口一對石獅子齜牙咧嘴,令人望而生畏。門外磚石慢地,平坦整齊。那府的高闊大門上,高懸一塊“平定王府”三個大字匾額。果然是軍候之府,門口重兵把守,氣勢甚是威壯。名貼遞進去,不過片刻,很快王府大門洞開,兩名都統率領十名佐領,頂盔披甲而出,肅立兩列,接著一個如洪鐘的響亮的聲音已從裡面迎出:“燕王爺,可想死老夫了!”
只見一個身穿素淨色薄緞便袍的、虎步熊軀的偉幹豐軀、體魄雄壯的人闊步而出,便袍雖是素色卻閃著銀色雲紋暗紋。玉色布帶鑲著金絲線邊,在耀眼的炙陽下光芒閃爍,金箔銀紋,相互輝映,極其奢華貴氣,氣魄襲人,威風凜凜,一看就是金馬玉堂的人物。
他一眼看到朱棣極是親熱,滿面紅光,雙手熊抱,顯然三保和劉山他也是知曉的,只是看到我愣了一下,似有所疑的嘴裡“哦?”了一下。朱棣淡淡一笑道:“候爺,這位是玉姑娘,帶的隨從。”他並不多說什麼,我趕緊施了一禮。那王爺也只是哈哈一笑,並不說什麼。他親熱的攜手牽著朱棣走入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