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帝國的覆滅給奧斯曼帝國打了一針強心劑,腐朽衰敗的奧斯曼帝國,即便面對兩線作戰的俄羅斯帝國仍然在戰場上敗多勝少,別說收回腹地了,若不是俄羅斯帝國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投放到法蘭西帝國身上,奧斯曼帝國發起的這次俄土戰爭,估計又得割地才能結束……
俄羅斯帝國投放精力,不代表投放兵力,受限於俄羅斯帝國境內糟糕的路況和腐朽的財政體系,灰色牲口徵召容易,集結難(因為需要負責灰色牲口們的衣食住行,沒有軍餉總得讓灰色牲口不餓肚子吧),往前線運送則是難上加難!
原因很多,但歸結於一點就是錢的問題。
哪怕有英國佬的資助也白費,畢竟英國佬出的物資,都得在俄羅斯帝國的貴族官僚手裡轉一圈,真正落到實處的連一半都沒有!
這可是戰爭時期!
要是和平時期,俄羅斯帝國的貴族官僚甚至能做到十成撥款下來,落到基層只剩下一兩成的恐怖境界……
這也就不難理解現任沙皇保羅一世,為何對貴族階級的腐朽深惡痛絕,如果不是這幫俄羅斯貴族官僚的貪婪,以俄羅斯帝國的體量,整個歐洲都要臣服在俄羅斯帝國的腳下!
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俄羅斯帝國的人口、農業經濟、灰色牲口動員能力、領土面積戰略縱深都在歐陸屬於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俄羅斯帝國的人口優勢,足以在18世紀到19世紀前期,彌補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差距。
排隊槍斃時代對軍隊武器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有足夠多的糧食和武器彈藥,就能維繫戰爭。
而且受限於前裝武器的裝填時間,戰場上的耗彈量一直不高,哪怕是依靠手工業作坊為主體的俄羅斯帝國,也能承受得起前線的彈藥消耗。
至於俄羅斯帝國的支柱產業——農業經濟,則可以為俄羅斯帝國提供充足而廉價的食物,維持更多的軍隊!
嚴苛的農奴體制,則讓俄羅斯帝國軍隊的補充節省了不少招兵流程,讓貴族領主們直接從自己的封地裡拉健壯的農奴參軍即可,所以動員能力方面也是不俗的。
甚至某種意義上,俄羅斯帝國不顧惜農業生產的話,可以把所有的青壯農奴都武裝起來用於作戰!
俄羅斯帝國的領土戰略縱深優勢,則讓俄羅斯帝國無論跟誰發動戰爭,都立於不敗之地。
畢竟現在的東歐國家,都已經被削弱得差不多了,沒有東歐人種的抗寒能力,中歐和西歐的強國軍隊再強,深入俄羅斯帝國腹地後,也會被俄羅斯帝國的冬天弄得遍體鱗傷。
要知道,即便在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二戰時期,當時歐陸公認陸軍最強的德軍,也敗在俄羅斯帝國的冬季之中。
那個年代已經有發達的鐵路線運輸網路,物資補給比這個時代快捷不知多少倍,仍然無法彌補俄羅斯帝國的冬季優勢,由此可見俄羅斯帝國的冬天對中歐和西歐人民的殺傷力有多強。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李維上輩子那個時代裡,南方人到了東北,到了冬天的時候,無論穿多厚都感覺不夠保暖……
如果是更北方更寒冷的老毛子,那就更可怕了,健壯的毛子哥都可以光著身子在雪地裡打滾,但來自南方的小夥伴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都不敢那麼做……
不同生活環境的人抗旱耐熱的能力差別真的很大,除非是李維軍營洗腦訓練後加強計程車兵,身體素質拉昇到普通人的巔峰,才可以無視環境帶來的因素。
即便如此,讓現在的法蘭西國防軍士兵穿著背心褲衩到俄羅斯帝國的雪地裡打滾,也是會出問題的!
擁有這麼多優勢的俄羅斯帝國,卻一直被牢牢擋在東歐那片土地,甚至連瑞典王國這種二三流小國都不敢入侵,主要問題就是俄羅斯帝國的腐朽體制。
因此,聖彼得堡得知奧地利帝國解體覆滅的訊息後,哪怕明面上他們還有幾十萬大軍,但聖彼得堡的杜馬議會(就是俄羅斯帝國的貴族權力機構),仍然做出了和平的決議。
就連保羅一世都變得遲疑起來。
當然,和平不是隻有俄羅斯帝國跟法蘭西帝國停戰,要停戰就大家一起停火,否則普魯士王國再被滅掉的話,俄羅斯帝國可就要單獨面對李維那個會催眠的恐怖怪獸。
於是,俄羅斯帝國一邊應付打了雞血一般的奧斯曼帝國的‘無能猛攻’,一邊派遣外交大使前往柏林。
顯而易見的,此時普魯士王國比俄羅斯帝國更加迫切渴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