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的哨聲再次響起,拿著手槍的軍官,一腳揣在阿列克謝身邊計程車官身上,厲聲喊道:“進攻!
所有人都給我往前衝,否則老子斃了你們!”
懲戒營的軍官並不是犯了錯的逃兵,而是來自其他部隊的軍官,他們對懲戒營中犯了錯計程車兵們有著生殺予奪大權。
同樣的道理,在戰場上,這些軍官可以無需帶隊衝鋒,只要在後面用槍指著那些士兵衝鋒即可。
只是,即便如此,大多數軍官也不願意進入懲戒營任職,畢竟誰都知道懲戒營是需要親臨第一線的,遇到大的戰役,甚至要連續不斷的上前線,在火線上拼命!
戰場上子彈無眼,即便是相對靠後的懲戒營督戰軍官,也冒著很大的生命危險。
這自然而然的讓這些懲戒營軍官,養成一身戾氣。
哪怕他們來到懲戒營之後,可以自動官升一級,並且可以在戰場上建立雙倍的功勳,不用擔心麾下士兵傷亡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懲戒營的軍官麾下計程車兵,就算死得一個不剩,當官的只要給出合情合理的理由,就可以避免遭到懲罰。
放在其他部隊,你手底下的兵死光了,你自己卻活得好好的,至少要到軍事法庭走一遭……
除此之外,因為懲戒營軍官數量不多,連排級別的長官都是由士官臨時擔任,士官自然也是犯了錯被罰進來的。
懲戒營的軍官,最低就是營長起步,還沒有副職一說!
並且,懲戒營的軍官麾下計程車卒,都是大編制,很少有缺編的情況,一場戰役打完,懲戒營裡的各個編制不是得到充分補充,就是將殘缺的編制合併起來。
甚至偶有超編的現象。
理所當然的,懲戒營的軍官跟部下之間的割裂狀態,使得戰場上很容易出現當兵的打當官的黑槍現象。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懲戒營中有明文規定,軍官戰死,麾下所有計程車兵和士官,十一抽殺,剩下的人在下一次作戰中,充當懲戒營的排頭兵!
懲戒營可不是一個營級編制,而是一個臨時的大兵團編制。
畢竟,在戰場上逃兵現象和觸犯軍法計程車兵,從來不是少數,更何況先遣軍團本身就是補充兵和地方守備兵組成的。
補充兵來自於歐羅巴帝國的預備役民兵體系,地方守備兵差不多就是後世的武裝警察,軍紀是遠不如帝國近衛軍的……
阿列克謝看著一邊吹哨子,一邊對匍匐計程車兵拳打腳踢的營長,滿臉悲憤的抓起長槍衝出自己所在的壕溝。
懲戒營的軍官雖然是孤家寡人,但能在懲戒營裡當官的,也不是傻子。
哪怕有軍法約束麾下士兵報復,但萬一有個愣頭青不怕死呢?
所以懲戒營裡的軍官,都會在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和士官中,挑選一批‘心腹’充當自己的親衛隊。
如此一來,督戰的任務就不需要他一個人來執行了,懲戒營裡計程車兵仇恨的物件,也可以分攤到軍官的親衛隊身上。
而能成為懲戒營軍官的心腹衛隊,意味著他們可以在自己前面有一批炮灰吸引火力,在戰場上生存率大大增加,自然非常樂意。
正是親衛隊的存在,使得阿列克謝這些懲戒營士兵,無力反抗,面對暴躁軍官的毆打和催促,只能硬著頭皮發起衝鋒。
動手的軍官身邊,足足有十幾個荷槍實彈的衛兵,舉槍對準他們!
懲戒營中的戰友情是最薄弱的,大半原因來自於這種奇葩的官兵體制。
當然,懲戒營本就是臨時建立的懲罰性質的編制,戰爭結束後立刻解除,戰爭期間的人員流動也很大。
積攢了足夠功勳,並且申請稽核成功的懲戒營士兵,就能迴歸正在的部隊序列。
因為懲戒營一直充當著先鋒炮灰,人員傷亡很大,一直有‘新鮮血液’流入!
這就造成了懲戒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現象。
在這種編制裡,想要建立起牢固的戰友情,屬實困難。
更不用說,懲戒營裡的軍官們,個個不近人情,彷彿懲戒營裡一個個活生生計程車兵,在他們眼裡只是積攢軍功的踏腳石。
只要能完成任務,無視生死!
阿列克謝剛剛衝出臨時的壕溝,就聽到一連串噠噠噠的聲音傳來,對面的手搖式加特林噴灑著子彈,讓剛剛發起衝鋒的懲戒營士兵順勢倒下一大片。
包括阿列克謝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