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炮運送到距離敵人一百米的方位,換上葡萄彈猛轟!
皇帝陛下萬歲!!!”
近衛步兵兼任的炮長,對麾下的近衛步兵炮手下令道。
至於原本的炮兵,早就被慘烈的戰鬥嚇跑了……
戰場上此時已經看不到原本的障礙物,密密麻麻疊起來的屍體將整個戰場的土地都吞沒,壘的比沙包還要高!
近衛步兵們不得不在滑嫩的屍體上,不斷往前推送著沉重的火炮,趁著普魯士軍隊發起下一波進攻前,讓火炮就位。
他們不需要維持火炮的持續射擊,只要在敵人衝上來的那一剎那,噴灑出成片的葡萄彈即可。
沒多久,遠處又一次響起震天動地的喊殺聲。
由於地面上早已鋪滿了雙方的屍體,根本無法列陣作戰,殺紅眼的普魯士軍官乾脆下令讓麾下計程車兵,學習俄國人的戰術,挺著刺刀往前衝!
當然,在一腳一個人體零部件的戰場上,所謂的衝鋒其實就是快步走,跑的話純粹是給自己找不自在,一不小心就會被莫名其妙的‘物件’絆倒。
甚至有時候會突然伸出一雙手,不知哪個還有一口氣的‘幸運兒’甦醒過來,抓住過往計程車兵腳踝!
“為了普魯士!
為了國王!”
容克軍官們在這一刻彰顯出與其他歐陸國家最大的不同,他們揮舞著指揮刀或者燧發手銃,一馬當先帶著自己的隊伍衝鋒。
正是這些容克貴族軍官的身先士卒,才讓普魯士兵團在巨大的傷亡面前,仍然有能力發起龐大的攻勢。
對面的人潮已經遮蔽了地平線,至少在前線的近衛步兵眼裡是這樣的。
所有的近衛步兵都去當幫手,將那些沉重的火炮推到可以發射的地方,用屍體堆疊起來一座座簡易的炮壘,然後填上葡萄彈。
做完這一切後,近衛步兵們就依託火炮站成一道道排槍橫列,昂首挺胸,後面都揹著炸藥包,腰間掛著正在緩慢燃燒的火摺子,雙手抬起燧發槍瞄準對面的人群。
“所有人,不準開火,將敵人放近到30碼內!”
近衛步兵的軍官不斷重複著口令。
這都是拿破崙定下的規矩,因為拿破崙知道普魯士士兵在訓練營中,十分重視裝彈速度和射擊速度。
再加上普魯士王國的軍工實力甚至可以與海峽對岸的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相媲美,火槍效能不俗,使得普魯士列兵的裝彈速度比起羅馬近衛軍也慢不了多少。
因此,在排槍對射中,即便羅馬近衛軍能佔有一定優勢,往往也會付出很高的代價。
畢竟這使得的鉛彈口徑很大,打入人體內只要不是命中四肢,基本上都沒得救。
即便僥倖打入四肢,最好的下場也是截肢變成廢人,顯而易見的,羅馬近衛軍的洗腦訓練不允許他們成為一名廢人,他們寧願去當自爆人也不會當一個殘廢!
所以,對羅馬近衛軍士兵來說,被命中就意味著戰鬥減員!
正因如此,拿破崙覺得與普魯士軍隊排隊槍斃是一種低效的殺敵方式,不如使用近距離齊射、火炮霰彈齊射和自爆刺刀戰術來得有效。
拿破崙的部隊,在面對列陣嚴密的普魯士兵團時,就會使用近距離三列齊射戰術打上一輪排槍後,再拉近距離投擲一輪炸藥,然後用刺刀衝鋒。
如果這麼打還無法擊潰對手的話,就會派上專門的自爆人,一般而言,普魯士軍團無論怎麼打雞血,也扛不住這一連串的進攻……
要是面對無腦衝鋒的普魯士士兵(普魯士軍隊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就如同現在這般,大炮抵近,和步兵戰列線平齊,把敵人放近了來一波狠得,再投擲手雷加刺刀衝鋒。
若是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普魯士士兵的衝鋒陣勢仍然沒有被擊潰,那就是自爆人上場的時刻了。
普魯士軍隊的人數優勢太大,如果長時間的刺刀肉搏的話,近衛步兵的損失將會高得難以想象。
戰場上不是說你不要命就能贏,畢竟在遍地屍體的戰場上,能有膽子發起衝鋒的,基本上都腎上腺素激增,很容易熱血上腦,不要命並不是個別現象。
尤其是在人數多的時候,士氣往往能崩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