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羅馬帝國的近衛軍可以碾碎他們面前全部的敵人,暫緩對小亞細亞地區的支援,讓捷克斯洛伐克軍團鞏固已經佔有的城池,並向四周鄉下擴充勢力範圍,做好長期對抗奧斯曼帝國反撲的準備。
在沒有任何支援的前提下!
將登陸奧斯曼帝國的後續部隊抽調到羅馬尼亞王國北部一線,隨時做好發起進攻的準備。
即便俄羅斯帝國不主動進攻,我們也要在這裡發起攻勢,將俄羅斯帝國的兵力吸引到這裡一部分,為其他戰線減輕壓力。
不過羅馬尼亞王國北部一線的進攻,不用打的太猛,避免後勤線拉伸過長的問題。
羅馬尼亞王國北部戰線的戰略目地是吸引俄羅斯帝國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攻城掠地。
一旦歐陸大戰再起,面對俄羅斯帝國我們要先採取戰略守勢,用戰壕和要塞消耗俄國灰色牲口的兵力優勢。
然後集中全力進攻伊利比亞半島半島的同時,配合林登萬兄弟會在敵國內部發動的大規模革命運動,儘可能消滅普魯士王國等中歐殘餘國家的力量。
最好的結果是令普魯士王國自顧不暇,無法聚集大兵團對我方領土發動攻勢,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解決伊利比亞半島的問題。
對伊利比亞半島的進攻,帝國將抽取至少20萬法蘭西軍團的兵力,法蘭西軍團負責的地方治安,移交給地方民團和警察部隊。
這20萬法蘭西軍團將會組成西線集團軍,集團軍總司令為波爾查中將。
克羅埃西亞軍團、羅馬尼亞軍團、塞爾維亞軍團、保加利亞軍團負責羅馬尼亞王國北部戰線,歸卡爾總司令指揮的東線集團節制。
主要戰略目標是攻佔俄國人佔領的雅西重鎮,並防止俄國人從其他方向滲透南下搞破壞。”
克羅埃西亞軍團、羅馬尼亞軍團、塞爾維亞軍團、保加利亞軍團原本是登陸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批次部隊,此時被李維安排到另一條戰線,很顯然在歐陸大戰結束前,奧斯曼帝國不用面對亡國危機了。
當然,此時的李維目光已經放在一統歐羅巴上,區區一個被打殘廢的奧斯曼帝國,自然不被他放在眼裡。
“除法蘭西軍團外,其他所有的軍團都納入東線集團軍,由卡爾上將統一排程。”
隨著維也納緊急內閣會議結束,羅馬帝國很快進入戰時配給狀態。
同一時間,遠在中歐北部的林登萬兄弟會負責人艾雷恩也收到了訊息。
原本默默發展恢復上次革命失敗創傷的林登萬兄弟會,立刻變得活躍起來。
然而,吃過一次虧的普魯士王國,尤其是首都柏林,對革命黨分子的抓捕防備十分嚴格,林登萬兄弟會根本沒有發動革命的機會,艾雷恩一行人只能將革命首義的地點選在其他地方。
為此,艾雷恩親自潛逃到羅馬帝國控制區,與當地的羅馬近衛軍最高指揮官進行商討。
林登萬兄弟會的底層革命成員並不知道他們真正服務的物件,是最應該被革命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羅馬帝國,但艾雷恩的心腹核心成員,基本上都知道誰才是他們的幕後老闆。
羅馬帝國的戰爭動員自然瞞不過不列顛的間諜,而倫敦政府知曉的訊息,必然會與他們的臨時盟友分享。
結果,維也納緊急內閣會議結束後不久,羅馬帝國周邊的國家都開始了戰爭動員機制。
其中普魯士王國反應最強烈,原本輪休的預備役民兵,開始被強制性的召集起來,甚至為此不惜停下了很多生產工作,包括至關重要的農業生產!
在面對羅馬帝國威脅的眾多國家中,普魯士王國無疑是最拼的那位。
這主要是因為普魯士王國中舉足輕重的容克貴族製造的影響。
李維一路崛起以來,幾乎將被征服土地的貴族階級徹底拉下神壇。
下場最好的也就是被李維‘馴服’當起走狗,還是沒有多少特權的走狗!
眾所周知,歐洲貴族尤其是中歐西歐的貴族階級,差不多都是親戚朋友,李維在這面將舊貴族階級徹底打壓下去,自然也得罪了中歐西歐的全體貴族。
其中普魯士的容克貴族是軍事力量最過硬的貴族群體,並且這些容克貴族對傳統的友誼和貴族榮譽看得非常重,崇尚貴族軍官帶隊衝鋒的作戰風格。
普魯士軍隊的戰力強悍,跟容克貴族們的軍事作風密不可分。
理所當然的,比起那些面對李維卑躬屈膝的歐陸貴族,容克貴族們明顯不服氣,他們不願意接受李維政府的改造,交出自己的一切,成為被中央政府一言而決的官僚階級。
在後世看來,官僚階級是很牛逼的一個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