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倫敦政府還沒有瘋狂到那一步,畢竟這個世界的英王德意志兵團,經過數輪擴軍後也才一萬五千多兵力罷了。
英國指揮官的目地很簡單,保證己方的戰場視野,逼迫亞里士多德發起決戰。
因為小股部隊的遭遇戰,希臘國防軍根本不是英王德意志兵團的對手,只要兵力差距不大,希臘國防軍都是被暴揍的物件……
如此一來,亞里士多德想要突破英王德意志兵團的視野封鎖,只能派遣大部隊,大部隊一出,決戰的機會就送到英國指揮官面前。
英軍將領擺開的是陽謀,除非亞里士多德帶兵縮回去逐城據守,否則只能將大部隊壓上來。
若是亞里士多德帶著希臘國防軍分散到各個城市中據守,那英國指揮官估計會笑出豬叫聲來……
原因很簡單,這次登陸的英王德意志兵團從富裕的英國皇家海軍艦船上,拆卸下來大量的火炮。
要是希臘國防軍把自己關入城防當中,英軍就能從容不迫的佈置這些大口徑的艦炮,把希臘國防軍轟得懷疑人生。
比拼火炮,希臘國防軍在英軍面前就是個孫子……
再加上英軍有大量的印度炮灰,完全可以用人命將被火炮炸的七零八落的城池推平。
攻城最重要的兩條——火力和人力,英軍都佔據優勢,自然希望能打幾場酣暢淋漓的攻城戰。
最關鍵的是,攻城戰中,印度僕從軍的督戰更加高效,不容易出現全面潰敗無法阻止的情況。
英國指揮官知道這一點,亞里士多德怎麼可能不知道?
大肆登陸的印度僕從軍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根本不是什麼秘密,那麼多人登陸,英國諜報組織無論多麼牛掰也隱瞞不住。
沒多久,英王德意志兵團的偵察營就發現了希臘國防軍的主力大部隊。
希臘南部拉哥尼亞平原上,雙方的主力正式遭遇。
拉哥尼亞平原是古希臘城邦時代斯巴達人生活居住的地區,當時高傲的斯巴達人沒有像其他希臘城邦那般,建立起高高的城牆保護自己的居所,而是將斯巴達城邦敞開了建立在拉哥尼亞平原上,完全不設防!
斯巴達戰士就是斯巴達城邦唯一的自衛力量。
然後,斯巴達在打敗雅典稱霸希臘不久,就被底比斯人滅掉了,後來更是淪為馬其頓人的奴隸……
底比斯人用事實證明,純軍事化社會未必會一直勝利下去。
亞歷山大大帝更是用事實證明,只需要有一支職業軍隊,平民是否進行軍事化管理對戰爭勝負影響不大。
當時的世界帝國波斯被亞歷山大大帝覆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波斯帝國自始至終都沒能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職業化軍隊。
波斯軍隊除了數量優勢外,在亞歷山大面前一無是處。
現在,亞里士多德打算在斯巴達城邦覆滅的地方,擊敗可惡的英國入侵者。
斯巴達精神在李維上輩子風靡全球,但在這個時代的希臘並不受歡迎,在很多希臘人看來,斯巴達精神就是在禁錮人們的思想,壓榨人們的肉體,是比君主制還要落後腐朽的反人類制度……
反倒是古希臘城邦時代的雅典,十分受到希臘人的推崇。
雅典城邦留下來的藝術珍品,永遠是希臘富豪們孜孜不倦的愛好。
地平線上,高高揚起的米字旗漸漸浮現在亞里士多德的單筒望遠鏡中。
亞里士多德看著穿著廉價布袍,一點不像軍裝的印度阿三兵,只有第一排士兵才拿著火槍,後面全都是長矛大刀的組合,嘴角不禁划起一絲冷笑。
“英國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傲慢無比,這可是你們親手送給我的勝利!”
隨後,亞里士多德手舉單筒望遠鏡,朝著英軍戰線兩翼的方向掃視過去,臉色頓時變得難堪起來,打消了從側翼迂迴的打算。
因為兩翼的旗幟都是英王德意志兵團,清一色穿著鮮亮的紅色軍裝,頭戴黑色高筒帽,上面還插著騷包的羽毛裝飾物……
嗯,在歐洲排隊槍斃時代,頭上帶羽毛的帽子被視為一種榮耀,只有少數精銳部隊才有資格佩戴。
之所以有這個傳統,一來是因為頭上插一根羽毛真的很吸引人的眼球,是不是正面吸引就不得而知了……
二來,這種帽子賊特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