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處決的槍聲在此時的隊伍中絲毫不起眼,因為其他連隊也偶爾有違背軍紀的印度士兵被拖出來當眾槍斃!
很顯然,這都是英國軍官們下達的命令,印度士兵出身的軍官只不過是執行者而已。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還沒見到敵人就軍心動盪的印度連隊,立刻重新恢復沉默狀態,來自對英國軍紀的恐懼感再次攀升心頭。
在此時的歐陸各國軍隊中,若說俄羅斯帝國的軍官團是最貪婪的,那麼英國陸軍的軍官團就是最不近人情的,紳士風度只是英國佬對自身黑歷史的一種掩蓋罷了。
紅衫軍是此時歐陸軍隊中,督戰隊使用頻率最高的部隊,近距離三列齊射戰術,是後面一層一層那槍口頂著前面部隊的督戰隊!
在英國紅衫軍踏上戰場的時候,他們後面總是會跟隨著幾名揮舞著馬刀的軍官,這些軍官手裡的馬刀隨時隨地都會劈砍在違背戰場軍紀計程車兵脆弱的脖頸上!
英國紅衫軍的戰績不是紳士風度帶來的,而是英國軍官的血腥手段殺出來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英國陸軍部隊的軍官都如此,一般只有那些普通的紅衫軍會執行如此殘酷的軍紀,因為普通的紅衫軍大部分兵源都來自於小偷、強插犯、強盜、混子等等社會人渣,在那些貴族軍官眼裡,這種人渣被殺是罪有應得!
顯而易見的,英國陸軍的這一套操作,被變本加厲的運用在印度軍隊中。
作為在印度次大陸有著上百年殖民史的英國人,自然很清楚印度教是一個多麼清新脫俗的奇葩宗教,怎麼可能不去注意印度士兵最大的弱點?
在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歷史上,印度士兵在為英國政府效力的時候,戰鬥力是印度獨立後的幾十上百倍!
兩次鴉片戰爭,英軍的主力兵源幾乎都來自於印度,只不過軍官層是英國人罷了。
就是這些印度兵,將數倍於己的清軍打的哭爹喊娘,最後連首都都丟了……
無論是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的英國,都是在用印度士兵征服和統治印度,真正的英國士兵連印度士兵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然而,印度是一個非常其他的地區,他們被英國人統治的時候,戰鬥力還算可以,但在印度獨立以後,立刻變成了全世界的笑話……
古拉格看不到的正面戰場上,連綿不絕的希臘國防軍戰列線已經跟第一道戰鬥分列的印度僕從軍交火。
戰場就那麼大,雙方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部隊都展開,打仗不是排隊進場,光讓人擠人衝上去是不行的。
希臘國防軍沒有使用近距離三列齊射戰術,事實上,現在的歐洲除了法蘭西國防軍和英國紅衫軍外,沒有任何國家的軍隊使用近距離三列齊射戰術。
那麼做對士兵的要求太高不說,還會在第一輪齊射前對己方造成重大損失。
希臘國防軍和印度僕從軍士兵,在大概50步左右的距離上,朝著對手開火。
希臘國防軍不愧是亞里士多德精心挑選,又進行了法式訓練的部隊,希臘國防軍每一次排槍都會有兩道橫列同時進行,第一排半跪在地上第二排站立,然後在軍官的口令下同時扣動扳機。
射擊過後他們則會從各自連隊之間的空隙中快步撤回,後面的兩道橫列同時跟進舉槍。
反觀印度僕從軍,一次齊射都沒有打出來,前線看不到任何英國軍官的身影,只有低階的印度軍官揮舞著廉價的砍刀,用印度土語不斷呼喝著。
好在,每一名印度軍官帶領計程車兵,都跟他來自同一個土邦和地區,語言溝通方面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無論印度軍官如何下達命令,拿著火槍的印度士兵都只能做到自顧自的開槍射擊,不少印度士兵甚至僅僅打出一發子彈,就將自己的捅條射出去,或者乾脆由於裝彈過多將自己的火槍報廢掉……
短短三輪齊射過後,第一排的印度僕從軍火槍兵就崩潰了……
至於他們身後手持大刀長矛的印度士兵,連發起衝鋒的勇氣都沒有,就跟著潰敗的火槍兵乃至印度軍官朝後面逃跑。
呆在佇列最後面,騎乘著戰馬的英國中級軍官,看到第一道戰鬥分列在短短一兩分鐘的接戰中就崩潰,連忙揮舞著馬刀防止潰兵衝擊自己,朝著兩翼的空地縱馬賓士過去。
跟普通的印度潰兵不同,這些少數的英國騎馬軍官不敢朝著正後方潰逃,因為他們很清楚那裡有什麼等著他們!
第二道戰鬥分列的印度僕從軍士兵的各級軍官,立刻下達了舉槍的命令,對準了朝著他們潰逃的大股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