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萬歲!!!”
“開火!”
砰砰砰~
一名舉著紅白藍三色旗,率先翻越進來的救國革命軍少尉,身前頓時迸濺出數朵血花,嘴裡吐著血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盡最後一絲氣力,將手中的紅白藍三色旗狠狠的插入泥土之中。
緊接著,旗杆就被他吐出來的鮮血染紅,整根旗杆被失去氣力的屍體拖拉著倒在一旁。
不等這具屍體倒下,開槍的黑龍軍團近衛步兵,如同機器人一般,步伐整齊的後退三步,他們身後計程車兵則前進一大步,不用軍官下令,就舉槍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呵成!
比影視劇中經過調教的群眾演員表演的還要整齊。
在戰場上指揮官們很少讓前排士兵退後變陣,即便退後也是在軍官的帶領下,由橫列變成豎列,然後從隊伍兩側跑步到後面。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防止部分士兵在後退過程中,因為過度恐懼和緊張,從而退後變陣演變成逃跑行為,以至於帶著整個方陣隊伍變得混亂。
因此,在戰場上只有最精銳的正規軍,才敢像黑龍軍團這般變陣。
當然,這種前後排同時向前向後的變陣好處也十分明顯,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省變陣時間,只是對佇列的訓練程度要求很高。
當第二批救國革命軍士兵翻越胸壘防線時,變陣後的近衛步兵已經打出第二輪齊射!
只是,黑龍軍團的守軍士兵終歸太少,兩翼的攻勢又拖住了近半的黑龍軍團守軍士兵,近衛步兵的齊射變陣無論效率多高,也擋不住源源不斷翻躍進來的救國革命軍士兵!
不過,當大群翻越進來的救國革命軍士兵,挺著刺刀,滿臉都是被革命澆灌的熱忱時,跟著衝進來的威爾克特斯再一次看到了甩過來的大量原始手雷!
威爾克特斯忍不住在心底謾罵起來。
“這幫李維叛軍士兵個個都是大力士麼?
他們怎麼每一個士兵都能把手雷投擲得這麼遠!”
別看黑龍軍團的近衛步兵,每一個人都將手雷當作常規武器使用,但在現如今這個時代中,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正規軍,擲彈兵的比例都不算高。
主要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黑火藥爆炸威力遠不如後來的黃色炸藥,想要保證手雷的殺傷力,只能將手雷做的又大又笨重,不是臂力超過常人的壯男,根本無法投擲出去,身體瘦弱的男性,抱著走都費勁!
這就是限制手雷這種好用的武器,在還崇尚密集衝鋒隊型的排隊槍斃時代,無法成為普通單兵裝備的原因。
每一個擲彈兵都對身高有著嚴格的要求,追求的無非就是力氣大。
畢竟18世紀不是營養過剩的21世紀,個頭低矮的人本身力氣不可能大的過高個子,除非是極少數的天賦異稟。
身高在這個吃不飽飯的年代,基本上就決定了普通人的力氣大小。
這就是為何擲彈兵的選拔標準,普遍都要求身材高大的緣故。
至於身材高大在刺刀肉搏戰中的優勢,只是擲彈兵選拔中的一個附加理由罷了。
擲彈兵從名稱就能看出來,他們的主要作戰任務是投擲炸彈,而不是刺刀肉搏,真要是玩刺刀肉搏的話,線列步兵同樣可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