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王國,布列塔尼大區首府雷恩市市政大樓中,此時正在針對莫爾比昂行省的‘糟糕’局勢進行最後的決策會議。
如今距離李維攻破瓦訥市並劫掠整座城市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時間,從訊息傳來開始,布列塔尼大區的大區議會就一直在爭論這個問題。
一方面是來自巴黎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李維叛軍的存在,使得布列塔尼大區很難從莫爾比昂行省徵收到足額的稅賦!
法蘭西大革命後,巴黎制憲會議採取了各地分級議會制度,地方大區乃至行省的自治權增強不少,但這不意味著地方就不需要向中央政府繳稅了!
實際上,巴黎大革命後,地方政府的自治權增加,但巴黎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力卻絲毫沒有減弱!
原因無他,所有的地方委員會和議會,法律根據都來自於制憲議會。
委員會其實就是議會選舉出來的常駐辦事機構,各級議會才是各級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和司法機構。
當然,議會的議長往往都兼任委員會的委員長,兩者的區別不大,而且常駐的委員會委員都是從議員中選取出來的。
之所以多弄出來一個委員會,主要是因為議會議員的數量太多了,不可能長期聚攏在一起,那樣對地方政府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不說,還會造成政府上層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畢竟那些議員又不是隻有議員這麼一個職業,人家在社會中都有非常顯耀的身份,以及自己的產業。
他們不可能整天坐在市政大樓的辦公室裡處理政務。
只需要一個精簡的,有數人組成的常駐輪值委員會即可維持地方政府的管理,畢竟每一個政府下面還養著一大批官吏呢。
如今法蘭西王國的地方議會制度,其實就是仿照英國議會制度和美利堅合眾國州議會的制度。
還有許多缺陷的地方。
最嚴峻的就是地方議會和議會選舉出來委員會,缺乏有力的監管機構,毫不誇張的說,地方議會就是一個個土皇帝,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在這個通訊不發達的時代,欺瞞巴黎政府也不是什麼難事!
比如吉本那些人就在做,甚至行省議會有時候直接向巴黎政府打報告,而不是向布列塔尼大區議會這個頂頭上司彙報。
畢竟巴黎大革命的政治理念是平等,不同等級的議會只是職務不同,而不是說你是大區議員就天生比行省議員高貴!
這其實是徹底打破了法蘭西王國傳統固有的政治等級制度。
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市議員,只要有人脈有金錢,就能把官司一路打到巴黎政府那裡!
因此,法蘭西王國的政治局勢其實變得更加開明,但也變得更加混亂。
就好比李維叛亂的事情,兩個多月時間過去了,布列塔尼大區在巴黎政府的施壓下,竟然才召開最終決策會議,而不是發兵圍剿李維。
這效率比起路易十六那個時代還要慢。
畢竟布列塔尼大區的首府雷恩市,距離莫爾比昂行省並不算遠。
若是法蘭西君主專制的年代,地方如果出現叛亂,只需要向國王彙報一下,國王點頭,各個行省的大軍立馬匯合圍剿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