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甜往東走,程伯喜往西走。
他帶了三萬人及五萬民夫前去攻打法蘭克王國,他們穿越了巴伐利亞的日耳曼族的領地,而今,他們的部族首領將土地、人口統統賣給了唐人!
這是唐家老叔“唐千里”穿針引的線,他不會打仗,但很能喝酒,以酒會天下朋友。
他以酒開路,加上鋒利的兵器、鮮明的鎧甲作為禮物,無往而不利,各地部族首領,收下了禮物,和他暢飲之後,再奉上黃白之物,然後帶部族去參觀唐人區域。
這招很厲害,正如去見過白頭鷹燈塔國的發達,許多人都服了,幾乎各個部族爭先恐後地加入了大唐!
偶有不服也不要緊,那就打到他們服!
甚至唐軍損失都很少,以日耳曼部族去打日耳曼部族,唐人都沒死幾個,通往法蘭克王國的道路暢通!
現在程伯喜帶領的軍隊就是二萬唐人和一萬日耳曼人!
唐人是赫赫有名的山地步兵師,其光榮歷程來自韋晞攻打吐蕃,那時騎兵和普通步兵放上高原就威力大減,山地步兵師卻如魚得水,他們非常適應山地複雜環境的作戰。
普通人放在山地中,別說走出去,活著都有困難,但山地步兵師不但能夠活著走出去,還可以作戰。
他們接受了嚴格的山地作戰訓練,士兵具備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毅力,而且他們的裝備也同樣合適山地作戰,比如他們身為步兵,不使用長長的步弓而用上的是騎弓,還有更短的輕弓;他們配備了全套的過河爬山器械;補給更切實山地實際;現在他們都裝備了長短不一的火藥燧發槍,其中一種口徑很大的步槍,但槍管很管,唐人給它取名為霰彈槍!
很快就讓他們的敵人品嚐到它的威力了。
士兵們不太喜歡攜帶長步槍,因為穿越山林不容易,但霰彈槍受到了很大的歡迎。
……
那個年代很不發達,巴伐利亞地形是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通往法蘭克王國的道路被毀,非常難走,需要爬山、攀登、過河、穿越茂林,好在山地師平時都受的這樣的訓練,只當等閒。
歸化的日耳曼部族直接罵開了,幸好有山地師開路,不然懶散的他們才不願抬腳行軍呢。
民夫比軍隊多,只有一萬民夫是為唐軍搬運物資和協助開路,另外四萬民夫則立即成為基建狂魔,負責修路!
唐軍有一個優良傳統,征服到哪,道路肯定修建到哪裡,現在地形情報不算很清晰,不修鐵路但修公路,而這條公路的盡頭,赫然是鐵路!
如此,唐軍參戰部隊是充滿鬥志的,他們徹底明白了道路的好處,只要有了道路,意味著人員、補給將會源源不斷,不會擔心敵人強大,不用擔心沒飯吃,打下去我軍必勝!
……
鬥志昂揚,哪怕前面的山地崎嶇,士兵們依舊奮勇當先。
走在阿爾卑斯山的山道上軍隊成片跋涉,隊伍歪歪斜斜,程伯喜跟著部隊一起走,也感覺非常吃力,馬是不可能騎的,牽著馬都走很艱難。
倒是在隊伍中有不少的驢子來運送物資兼當後備糧食,此乃經驗之談,
驢很結實,耐粗養,不易生病,且性情溫馴,刻苦耐勞,是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區進行運輸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