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一悲兩件大事一前一後地進入宮來,原本武則天想普天同慶,沾沾勝利的喜氣,但聽到武承嗣的訊息,不由得跌坐寶座,喃喃地道:“(武)大郎,你何至於此!”
她心知肚明,武大郎是氣死的!
武承嗣夢寐以求的是做皇帝,他也費盡心思,甚至是卑微屈節,想想,女皇的親侄兒,文昌左相(最大的宰相),堂堂的王爺,居然對武則天的面首們,那些賤貨低三下四地,為他們當馬伕,只求他們在武則天面前為他說好話,以便讓他得償如願。
可惜他水平太差,看不出武則天那是將那些男人當玩物而已,哪會聽他們的話。
但不管怎麼樣,人死為大,想起武承嗣的好處,彷彿那個稱呼著“姑母”的孩子還在膝下,武則天長長嘆息,對上官婉兒道:“擬旨,以皇太子之儀安葬武承嗣!”
上官婉兒微微一驚,但沒說什麼,取用文房四寶,飛書而就。
武則天這道聖旨引發鬨動,大家都說武承嗣生前不能做太子,死後還是過了一把太子的癮。
現在宰相們有楊再思、李迥秀、蘇昧道、李嶠、房融等人皆阿諛奉承武氏,遂全票透過。
三省的大官們透過了,禮部表示沒竟見,流程即將走完,卻在一個小環節給卡住了。
禮部給事中宋璟封駁了這份詔書,認為與禮不合,豈有不是陛下親子而得為皇太子的?!
給事中的官職等級為正五品上,為門下重職,分判本省日常事務,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可直接批改駁還詔敕。百司奏章,得駁正其違失,事權甚重。
武則天君臨天下,強勢無比,所發詔令無人敢攔,卻沒想到給宋璟攔下。
宋璟,邢州南和人也,家世不差,是北魏吏部尚書宋弁七世孫。
他十七歲高中進士及第,授義昌令,後升任監察御史,撰為給事中,他率性剛直,乃響噹噹的清流。
武承嗣得為太子追贈,宋璟堅決反對,廷議上當著武則天和諸大臣的面前,他大聲響亮地道:“……魏王不是陛下子嗣,豈可得封太子,臣身為給事中,職責所在,不敢奉詔!”
武則天陰沉著臉不作聲,其他人則服了:“這位給事中要逆天啊!”
給事中雖有封駁之權,但往往得賠上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畢竟奏摺的另一頭,是說一不二的皇帝,是權勢赫赫的
旁邊的武三思迫不及待地跳將出來道:“大膽!魏王乃陛下親侄,與陛下同姓,今魏王辭世,普世悲傷,陛下深憫之,贈與皇太子追封,你卻說三道四的,須留你不得!”
他向武則天輯首道:“……臣彈劾給事中宋璟無情、無仁、無義,不足以立廟堂上,當黜退之!”
武三思當然要從重、從快地打擊宋璟,殿上所有人心思雪亮:“武承嗣可為皇太子,哪怕是身後之事,那麼與他同樣性質的武三思,豈不是能夠活著的時候,可封太子了!”
這小子想做太子了!
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不可不加以利用。
武黨中人,還有張黨(張昌宗,張易之)的大臣們同聲附和道:“臣等附議!”
他們對宋璟是深嫉之,心中佩服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更對他嫉妒無比。
是的,他是聖人,我們是小人,那麼就請聖人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