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騎兵才可以對付騎兵!
唐甜抓住戰機,既滅了大食軍步兵,又幹掉少許大食軍騎兵,要不是大食騎兵大隊出動,只怕援助的步兵都給吃掉。
大食軍試圖以步兵消耗唐軍騎兵的意圖成為泡影!
中原步兵對付胡騎還是有點威脅,那是因為中原步弓及弩的攻擊力勝於胡弓。
而大食人的步弓卻不及唐軍騎弓,如此就尷尬好,追又追不上,對射又被唐軍完勝,處於光捱打還手無力的狀況。
於是當唐騎再來搦戰時,大食人的大隊騎兵哄哄地出動去驅趕,哪怕弓箭不及唐騎,但他們有度,能夠趕上唐騎,具備威脅。
這回唐騎俱為輕騎兵,只穿皮甲,迅捷如飛。
先是小隊戰,雙方對射,見到對方人少就一擁而上,對方則逃。。。都不是傻子。
大隊騎兵在廣闊原野上追逐,只見得大食騎兵三千,追趕唐軍一千,堪堪達到百步距離時,背對著敵人的唐軍整齊劃一地扭身回,仰天齊射!
一下子就射倒了大食騎兵三百餘騎,馬匹摔倒,人叫馬嘶,餘眾紛紛勒住了馬匹。
“帕提亞回馬射!”
之前,伊朗高原所在的帕提亞帝國騎兵擅長馬上回射,沒想到唐軍也這麼精通。
回馬射不是想射就射的,看風吃飯,馬向前衝,順風時很難回射,逆風時,又得看風大風小,決定射擊的仰角,最大限度利用風力助箭殺傷敵人。
這次回馬射非常成功,大食騎兵大驚而退。
回去層層稟報,大食高階武官們相顧無言。
過往波斯大地的部族也擅長回馬射,但今天技術統統還給祖宗們了。
唐騎的馬不錯,騎射技術也好,再有騎弓的射程,普遍遠於大食軍二十步,強的達到了三十步!
製作一把好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製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幹、角、筋、膠、絲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都準備好了才能合製成弓。對於六材的選用標準,也非常的講究。如選取弓乾的7種原材料,並排定了它們的優劣次第:“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認為7種樹中,以柘木為制弓的最好材料,而最差的是竹材。選取角時,要注意殺牛的季節等等。
至於將六材合製成弓,也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工序需選取不同的季節,以保證弓的質量。
一把好弓需要三年的時間完成,只有統一的大帝國在安定時才能夠製出好弓,以舉國之力為軍隊提供良好的素材,工匠穩定工作。
例如過往的漢朝,漢武時期,工匠們為軍隊提供的好弓,讓飛將軍李廣甚至用五千步兵對付八萬匈奴騎兵,來多少匈奴人就射殺匈奴人多少個。
今天的大唐,社會穩定,也為軍隊提供了好弓。
當大食軍官們對比了繳獲的唐弓與自家弓之後,紛紛搖頭。
唐弓穩、準、遠,連續射擊後能夠保證精度,而大食軍弓則遜色多了!
大食軍以阿拉伯人為主,不擅長騎射,弓的質量也不好。
這樣子導致了大食軍一旦有繳獲的唐弓,迫不及待地給自己裝備上去,或者與人進行交換物質,極受歡迎!
不僅弓箭受到追捧,唐刀、唐盔都大受歡迎,只要有,立即裝備上。
不過,大食軍官們最想得到的是唐軍的地圖、望遠鏡和醫藥!
……
雙方交戰,勝利女神畢竟不是韋晞的老婆,不可避免地唐軍也會有吃虧的時候,如一千負責騷擾的唐軍,在大食軍側邊不住射箭,鬧得正歡的時候,突遇到大食御林軍六千人的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