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雄、德尚統兵到來,阿史那赤鑫則召喚玉樹周邊部族參戰,雙方展開了廣泛的野戰。.
襲擾戰、偷襲戰等等,兩邊都是標準的吐蕃作戰模式,不來硬拼,只是不停地找尋對方的薄弱之處、疏漏之處,試圖給對方造成致命一擊。
進吐蕃唐軍終遇象樣的抵抗,說起來很諷刺,一路過來時的吐蕃部族爭先恐後地投降,而領頭扛旗抵抗唐軍的卻是個突厥人!
突厥人對唐人情感複雜,曾經盤踞“中國”北方的突厥實力雄厚,讓初生的唐王朝也為之忍氣吞聲,之後,經歷了太宗皇帝、高宗皇帝二代皇帝的努力,最終將突厥肢解、分裂,部分突厥人投靠了唐王朝,成為唐粉,也有象阿史那赤鑫之流是堅定的反唐派,韋晞開始打吐蕃時就與他“相識”了。
因為他的反唐,阿史那赤鑫以突厥人的身份被委任為重要的玉樹地區的指揮官,吐蕃上層原意倒不是想讓他在此抵抗唐軍他們壓根兒沒想到唐軍會來得這麼遠,主要是要他經營這一地區,為突厥下一場戰爭作準備,沒想到成為了阻擋唐軍的第一條防線。
阿史那赤鑫為人精明,識穿長巴約,立即與三蕃將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殺啊”
勁箭狂射,馬刀橫掃!
雙方混戰成一團,鮮血噴灑遍地,殘肢斷臂滿天亂飛。
阿史那赤鑫的騎兵紛紛掉落馬下,給踩成肉泥!
兩邊的吐蕃人起初還打得有聲有色,平分秋色,但當韋晞親率一萬五千唐軍騎兵到來後情況大變。
烈騎狂飆,雷霆千里,唐軍抱定犁庭掃穴之志而來,士氣高漲,意志堅定,求戰心切!
受到鼓勵,三蕃將的部隊也彷彿變了另一個人,敢打敢衝,不讓唐軍專美於前。
你看那麼長巴約親執長槍衝在前面,不知道的人都吃驚不小,這還是精明的長巴約嗎?
哈哈,大唐悍將史萬就跟在後面,有他在,長巴約怕個毛啊。
看長巴約的鳥樣,十足狐假虎威。
很快地,史萬衝得過快,過了長巴約,直取阿史那赤鑫。
他剛療過箭傷,作戰不力,遂有副將格古羅上戰迎戰。
格古羅揮動大斧,疾砍史萬。
史萬使槍,對著格古羅就是一通攢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中間再三槍,照顧得無微不至。
如今他動作更為嫻熟,使起來如行雲流水,格古羅開始還擋著幾槍,隨即陷入了史萬的節奏裡,顧得了上顧不了下!
他試圖用大力斧將對方的長槍擋出或者砍斷,不果,人家用的是鐵槍,難以剋制,一個疏神之下,史萬有如孔雀開屏般槍頭亂晃,讓格古羅眼花繚亂,給一槍刺向咽喉時,來不及用斧頭擋了一下,給槍尖劃過頸間動脈史萬清楚得很那個地方。
槍頭回收,史萬連多花一點功夫都沒有,徑從格古羅身邊駛過。
留下那可憐的吐蕃人鮮血如泉噴,在馬背上亂晃一氣,終究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