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玉門關,黃沙遍地,後面是一條長龍般蜿蜒的部隊,一路西行,浩浩蕩蕩。
韋晞策馬揚鞭對諸人慷慨道:“車轔轔,馬蕭蕭,自漢代以來,多少人在這裡長途跋涉遠赴絕域,開闢了今天的疆域,祖宗的基業,當永入大唐版圖!”
諸將齊聲曰:“願隨大將軍殺到大西洋邊!”
工部侍郎崔千尋則取過一幅彩箋呈上,口裡說道:“急就章,贈韋侯!”
那幅彩箋寫的是一詩,題目為恭祝韋侯西行建功:“大將籌邊尚未還,關中子弟滿西域,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這麼澎湃有力道,千古留名的詩詞,豈是崔千尋作得出來,乃韋晞記起了左公宗棠去新疆打老毛子時由所寫,他默出來後,但是他不便自誇,就給了崔千尋,由崔千尋往他臉上貼金。
看了自己寫給自己的讚美詩由崔千尋送上,韋晞臉都不紅一下道:“崔公這麼寫,本侯還真的是要一路栽柳了哦!”
韋嗣立恭維道:“三千里楊柳直入西域,必成佳話!”
張仁願也道:“該當勒石以作記錄!”
此時尚未建功,卻已經準備慶功了。
但無論是誰,都對西征成功充滿了信心!
後來,還真的完成了新栽楊柳的大工程,一來道路有養路工,規劃得當,水源保管得好;二來每株楊柳下都做了一個小型的集水裝置,設定傾面阻擋地面些微的水汽,用導管引入地下,不無小補。
……
一路西行,坐在馬車上的太平公主深刻地見識到西域風情:
黃沙遍地,風吹漫天風沙。
初看很浪漫,之後就覺得單調,茫茫的戈壁灘,一望無際,只有一片土黃,沒有任何植物。
喝多少水嘴皮子永遠開裂,拉出的尿都是黃的,要命的是每人的飲水是定量的太平公主除外!
雅丹地貌,俯拾皆是,紅黃白綠各種顏色,形狀恐怖。
雅丹形成源自乾裂的大地上有裂縫,常年的強風從裂縫吹過,把裂縫越吹越深,最後切成一塊塊的,就成為雅丹。
除了風切還有水切的雅丹,聽起來風聲恐怖,但給韋晞這麼一說,太平公主就不怕了。
他們還看到了大漠中的奇景:一條河流咆哮而過,兩岸青綠,充滿生機,與黃沙的寂靜恰成鮮明的對比。
也曾經見到,在周圍沙漠包圍中,一條小小的河流邊上,辛勤的唐人開墾出田地,種植莊稼,與大自然作出搏鬥!
他們見到大唐旗幟,向著部隊揮手。
車廂內,太平公主也默默地向著他們招手,她受到感動了!
在敦煌,漫漫風沙中的一座城市,還有碧波水潭,讓太平公主歡呼雀躍不已,當晚與韋晞痛痛快快地來了一個鴛鴦浴。
陽關、玉門關弔古,關城巍然屹立,乃大唐河西走廊最邊緣,離開兩關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自古以來,多少將士在這裡戌守征戰,又有多少的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裡驗證通關,還有多少的文人騷客面對兩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韋晞說了下半闕,上半闕因不對景,怎麼也作不出來了。
後來還是回到長安才補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輕”,成為千古名句。
……
部隊自玉門關往西走,穿越了三百里的無人區,到達羅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