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甚好!”劉仁軌閉上眼睛,再也不理韋。
他應該是放心了,太后篡位,如果韋不順之,則連他也保不住,保不住,以大唐國力,大唐的江山或許沒事,邊境就有麻煩,百姓苦矣。
韋只要在位,哪一個外族想從他手裡討到便宜那是不可能的。
但太后當了皇帝,劉仁軌是個唐粉,自然是不爽的。
太后在的時候,動不了她,等她大行,韋就會撥亂歸正,讓事情回到應有的軌道中,這點,劉仁軌是相信的!
只是,韋沒告訴他的是政歸李唐的太平公主,她也姓李,不行麼?哈哈!
或許有人會他不直接篡位?
韋不想天下過於動盪,天下歸李唐已多個皇帝,官民都認了個李字,若來個韋字,看,漢末大亂,漢室失掉人心,雄霸一時的曹操都不敢篡位。
韋在劉府呆了半個時辰離開,又在長安逗留了一天,結果水靜河飛,他就回轉洛陽。
豈料剛剛回到府上,茶還沒喝上幾口,就有府令匆忙趕來道“剛才長安急報,劉公已卒。”
“噢,天哪!”
他立即進宮侯旨,看看武則天有什麼安排。
聽聞劉仁軌卒(古代死法都有講究,皇帝叫崩、諸侯叫薨,士大夫叫卒,庶人叫死)的訊息,武則天表現出對他的非常禮遇停朝三日,在京官員依次往長安祭祀,贈劉仁軌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大唐有幾百個州,幷州乃漢時九州之一,屬大州,地位相當高)、陪葬幹陵(普通大臣都沒資格)、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對於一個為大唐做了一輩子貢獻、又不與她有衝突的大臣,武則天自然不吝重賞,以收買人心,讓朝臣為大唐賣命。
贈銀三千兩治喪,由兵部尚書韋與侍郎武三思共同主持。
劉仁軌的遺折送到朝廷,自承現在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他得很安心。一要感謝朝廷聖恩,二是就邊事提出建議,有適當給各國各族施加壓力(就是有空打草谷)、改善交通、屯田減輕後勤壓力、鍛鍊軍隊等等。武則天看過,著上官婉兒記檔,記下這個老宿將的話。
……
韋與武三思兩人同坐在馬車裡趕赴洛陽,大家沒有徹底搞壞關係,兩人還可以話,話又回來,若不能話,武則天也不會派他們同行。
派武三思是沾光,劉仁軌是軍界大佬,能的將軍們都會出席他的葬禮,讓武三思有個露臉的機會。
“駙馬爺,現在出行方便,還多虧了你的減震馬車和水泥路!”武三思收回看窗外的目光道。
之前大家騎馬,是馬本身能夠起到馬肉減震功能,馬車則是剛性,有多少振動讓乘客照單全收,當時的路況也差,足以讓乘客把牙齒都給震出來。
“有些事情,大家想想就能解決了。”韋溫和地道。
“現在就我們兩個人,我真的有點不明白,以你之前……”武三思問道“你的身世不是很好,為什麼能夠成為如此強大的武將呢?”
他有條件,但他努力了一把後就知道這碗飯不好吃,果斷放棄,不能做將軍,那就做指揮將軍的大官,但武三思知道,他永遠休想象韋這樣深得軍心,被軍人認為是自己人。
“多做努力就成了!”韋還是溫和地道。
“你不是人!”武三思認定道。
“我是大妖!”韋承認道。
武三思想探他的底,韋哪會讓他知曉,更讓武三思遺憾的是韋只喝三杯酒的規定,使得他根本沒有可乘之機。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著話,直到洛陽,完成劉仁軌葬禮。
那是極盡哀榮,風光大葬,不必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