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滔滔,雄關虎踞,ㄟ..
此處乃京兆新豐附近的潼關,進關時,沿著東門外陡坡道拾級而上,舉目仰望關樓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隻眈眈雄視的猛虎,守衛著陝西的北大門。
潼關之險,潼關之重要,毋庸諱言。
接近過年,人員往來密集,潼關更見熱鬧。
只是入冬已來,才下了幾場薄雪,雪量比去年少了許多,現在地裡沒被雪覆蓋,東一處白的,西一處灰的,顯得醜陋得緊。
冬天不下雪還是冬天嗎,只有瑞雪才兆豐年。
聽南來北往的客商說今年關中的雪量普遍不足,老農們都在擔憂明年的收成。
臘月初十的上午時分,大隊人馬金甲煌煌,皮衣齊整,進入潼關。
潼關即時封關,道路禁止行商。
一對對騎兵各自舉著旗號、官牌引導喝道,後面則跟著數百名戴盔披甲的騎兵迤邐而行,他們氣場強大,一看就知道是朝廷的精銳騎兵。騎兵分前後兩部,護持著中間的一支百餘人服裝各異的隊伍。
當中又有三十餘人的小部隊讓人肅然起敬,他們的披風采用了一襲的金色眼鏡蛇。蛇頭猙獰生動,惟妙惟肖。
土豪金,皇家的衣服也,若不得到皇帝的允許,誰都不敢擅穿。
中間的將領年輕得不象樣,壯碩得如頭猛獸,目光銳利有如鷹隼,他頭戴眼鏡蛇頭金頭盔,披風和頭盔的眼鏡蛇頭的眼睛是金色其他人的蛇眼是灰色
“好威風……”看著這支隊伍,守關士卒和百姓們心生羨慕。
要說到潼關過往的人們見多識廣,很快地,訊息以驚人的度傳遍各處:來的是當朝駙馬、左驍騎衛大將軍韋晞。
原來是韋大將軍!
這些年來韋晞名頭如雷貫耳,他到過高句麗,在西域行過兵,滅吐蕃,破倭國,所遇之戰,未曾一敗也!
人們站在路邊,看著浩浩蕩蕩的護衛著韋晞的騎兵隊伍,羨慕與渴望,嘖嘖稱讚。
……
大隊人馬到達京兆新豐,引全城轟動,地方官員恭敬出迎,韋晞與他們客氣一二之後,即出動到得城外的王孝傑莊園。
王孝傑滿臉喜色,他知道今天有大喜事,遂早早作好迎接天使的準備。
天使是韋晞,特意前來宣詔,王孝傑官復原職!
原來,今年是永淳元年六八二,朝中先後兩個大將故去。
一是裴行儉卒,行儉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少以門蔭補弘文生,貞觀中舉明經。顯慶二年六五七累遷長安令。時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行儉與長孫無忌私議不可,左遷西州西域都督府長史。
去西域就對了,裴行儉揚名立萬,其安定西域,官拜安西大都護,西域諸國多慕義歸附。
遷司列少常伯,與李敬玄、馬載同掌典選十餘年,有能名,時稱“裴、李”、“裴、馬”,創設長名榜、銓注法等選官條例,為後世效法。
行儉文武兼資,曾從大將蘇定方習用兵奇術,領兵常以計謀取勝。
奇人也!以文臣行武事,擊東突厥阿史那伏念及阿史德溫傅,以反間之計,迫伏念執溫傅以降。永淳元年六八二,受任金牙道大總管擊西突厥車薄,未及行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