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讓,請讓讓!”
熱鬧非凡的吏部大堂上,各道官員濟濟一堂,等待著上官的接見。 .
他們看到了一個小字輩穿著深青色八品衣袍,大言不愧地說要小吏通傳,請吏部尚書接見,他們都出了嘲笑的聲音。
等待的官員不乏有三四品的高官,他一介小小的八品官,居然敢請尚書接見?
主事出來見他都給面子了!
然而讓大家驚奇的是,小吏出來傳達道:“尚書召通湟縣縣令馮小寶相見!”
於是,在大夥兒嫉妒和羨慕的目光中,馮小寶走進了吏部深處。
“他是誰?”人們驚奇地詢問,知道是馮小寶,有熟識內情者道:“他是馮小寶,袁公的乾兒子也!”
難怪!
馮小寶給人以訛傳訛,都說他與袁公瑜關係密切哩。
……
“你所講的,都是真的?”吏部尚書袁公瑜沉吟地問道。
這老小子,官運亨通,戶部尚書變為吏部尚書。
人財物三項中,管人的份量最重,吏部尚書自然高過戶部尚書。
他之所以升官,馮小寶不無貢獻,因為袁公瑜青眼,馮小寶屢立功勞,反過來支撐袁公瑜識人的說法,一定程度上給他加分。
“不錯!”馮小寶坐在了袁公瑜客廳裡,向他彙報通湟縣情況。
“聽你所述,之所以成功是以競爭的手段、還有技術、還有獎罰分明、還有福利?”袁公瑜春風滿面,對於小寶極是和藹,倘若給別人看到吏部尚書這麼好說話,只怕人人驚呆了。
當然當然,這小運財星,怎麼可能不對他客氣有加,而且,袁公瑜極為老狐狸,感覺到帝后對馮小寶的注重
“是的!”馮小寶覺得自己說得不錯啊。
“你去見天皇與天后,話就不可以這麼說了!”袁公瑜如是說。
天皇李治、天后武則天,於本年的八月十五日,高宗皇帝追尊六代、五代祖為皇帝,增高祖、太宗及皇后諡號,改稱高宗為天皇,武后為天后,以避先帝、先後之稱,改元上元,大赦天下。
此乃唐朝的盛事,可惜馮小寶來得稍遲,恰恰錯過。
袁公瑜教他道:“你應該說在天皇天后的聖諭下,教導百姓從善,注重農桑、興建水利,鼓勵展!”
吏部尚書洋洋灑灑,親為馮小寶捉刀,所講的都是“政治正確”,四平八穩的說法,讓別人找不到錯處。
至於馮小寶所講的,確為事實,但不可能在其它地方實現。
激烈競爭?人人爭先,有違以和為貴、中庸之道。
技術明?奇yin巧技也!
獎罰分明?法家之術,拜託,我大唐以德治國,儒家薪火相傳。
還有“福利?”天哪,你想做什麼,討好民眾,想收他們的心給你賣命?
說好聽的是宅心仁厚,不好聽的那就是居心叵測,再難聽點的是你想造反!
嚇,這麼大的罪名,有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