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
“對,國債!”韋晞簡單解釋國債的定義,就是朝廷向民眾借錢,給予一定的利息,到期償還,從而解決目前無錢的局面。Δ ㄟ.
“那不就是寅吃卯糧嘛!”郭待舉不以為然地道。
“不然!”韋晞從容地道。
“民眾有錢,但不知道如何投資,也不知道投資可否安全,大量的黃金、白銀和銅錢窖藏,市面上流通無錢,朝廷無錢!”
“當有一種有保證的投資給他們選擇,以錢生錢,我想,民眾還是樂意購買的!”
“當民眾以真金白銀購買國債後,整個棋局就會盤活了!朝廷有錢流通,就可以做許多事。”
……
韋晞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通國債的概念,聽得郭待舉一楞一楞的,他離座上前想拉韋晞,給韋晞甩開他的手道:“幹什麼?我只接受女人拖手!”
“咳,去見天后,把你的說法說給她聽!”
“別!”韋晞止住他道:“功勞是你的,不要說我的主意!”
“為什麼?你不想出名?”
“我已經夠出名的了,真的不想出名!”韋晞搖頭道。
……
但當郭待舉去見天后,上奏行國債之事,還是將韋晞的名字說出來,他畢竟不能夠在天后面前說假話。
“駙馬出了這等主意?”天后沉吟道。
“是的!”郭待舉說道:“駙馬主張,朝廷想要錢,可以直接加稅,若不想加稅,則可以行國債,但與國家顏面有關,是否可以行?”
他指的是國債是朝廷向百姓借錢,借錢的可是債主哦。
“另外,真要行國債,則朝廷需要保持信用,當明上諭,並且立法,保障國債生和償還,不可失信!”郭待舉將韋晞的話一一複述道。
“臣只待天后聖裁!”
“本後與天皇商量過了,不加稅,行國債!”天后作出決定道,郭待舉的摺子早進大內,天皇天后都看過,達成共識。
“天皇天后仁慈!”郭待舉重重叩,代萬民謝恩。
作為天下共主,天皇天后想加稅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們沒有走這條省事的道路,而是向萬民借錢,甚至不惜朝廷臉面受損。
……
國債的生在大唐是件開天僻地的創舉,初始還是很小心,第一期行一百萬貫一年期國債,利率為百分之五;行一百萬貫三年期國債,利率為百分之六點五;行行一百萬貫五年期國債,利率為百分之八。
行為憑證式國債,即採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收款憑證按指模的方式行的國債。
名稱不直接叫做國債,而是戶部債券,換湯不換藥而已。
令臣民們感到放心的是天子明上諭,宣告戶部債券將以國家信譽為擔保,必將按期償還!
出售國債可以直接到戶部購買,朝廷在長安東西兩市和洛陽南北市公開設點兜售。
而令朝廷驚喜的是在短短一週內,三百萬貫國債盡皆售訖,甚至不用到百姓出手購買!
朝中公卿大族、市集裡的富商巨賈爽快掏錢,大力支援。
因為他們聽到一個謠言,國家有財政困難,人人有責,如果哪家不購買國債卻花天酒地,是為2心。
有什麼後果,莫謂言之不預也!